孔子掩面而泣——《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二李树明撰一公元前四百八十一年春, 鲁哀公狩猎于山东巨野县一带, 贵族叔孙氏驾车人子鉏商捕获到一头怪兽, 大家认为是不祥之物, 就赐给了下人。可是, 孔子看到,曰:“麟也。”继之悲伤而言:“你为谁来的! 你为谁来的!”于是掩面而泣,泪水沾湿了袍子。——这就是历史上那个颇为著名的“西狩获麟”事件。是年,孔子七十一岁。“麟者, 仁兽也, 有王者则至, 无王者则不至。”(《春秋公羊传· 哀公》)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天地》) 祥瑞之麟, 来不逢时, 人皆不识, 大受戏弄伤害, 屈辱沦落至此。圣人孔子为之感伤良深, 于是“因史记”修《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笔则笔, 削则削”……以“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九个字绝笔于竹简处, 终结了这部“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的伟大经典(《史记· 孔子世家》)。《春秋》经文一万八千言(世传今本一万六千五百一十二字,辗转抄刻脱落故) ,纪事真实可靠,当毫无疑问。仅就天文现象论之, 《春秋》经文记载日食三十又六,其中三十三次为现代天文学所证实,余者实属情况特殊而不能予以科学确认, 或是出于错简,或是天文学计算之误差,说不清。《春秋》记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此乃公元前六百八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天琴星座流星雨爆发的生动实况记录, 属世界最早记载;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哈雷彗星之最早纪事。另外, 彝器等古代文物不断出土发现, 很多史实都能与《春秋》相互印证。《春秋》“微言大义”, 恶恶、善善、尊尊、亲亲、贤贤、贱不肖, 以息邪说、以禁暴行; 《春秋》即礼即仁,定名分、制法度,以是而为天下准则。仪封人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 八佾》) 是以,子夏云:“有国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 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又曰:“《春秋》重仁,诸讥皆本此。”(《春秋繁露· 俞序》) 是以,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 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 滕文公下》) 孔子修《春秋》,发乎“西狩获麟”,绝笔于“西狩获麟”。由是而言,“西狩获麟”乃中国历史上拯救世道人心长河运动之中,冲破重重雾霭而最具明确清晰意义的第一叶方舟。二方舟始发, 大河滔滔, 斗转星移, 沧海桑田, 历经两千五百年之久矣。那世道人心又是如何了呢? 无需多言, 我们仅一窥王朝更替之理由及其文献感叹即可知晓。且不远说,自大秦帝国一统天下以来,历朝历代无不以“济世救民”起家, 但又无不为后来者以“济世救民”为理由打落尘埃。何以得天下, 就以何失天下。因而果, 果而因, 其因其果, 丝毫不爽。此无所谓乱臣, 亦无所谓贼子也, 有道是:“成者王侯败者贼。”期间那文人骚客,或明或暗,多如河汉,无以数算。虽未全部尽力于秉笔直书, 多有含蓄委婉、语焉不详乃至勉强涂鸦者, 但亦不昧良知, 纸墨间流露着太多太多“人心不古, 世风日下”诸类感叹。换而言之, 文献所传递出的信息是世道人心江河日下, 一朝不如一朝, 一代又比一代差, 每况愈下,愈演愈烈矣。世道人心竞相沦,谈何“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乎?那“于斯万年,受天之祜”又将从何说起呢?( 《诗经· 大雅· 下武》) 历史好像从未向前走过,而是作断层、模拟、倒挂坠落运动, 犹如孩子们爱看的“猴子捞月”故事。人类好像从来就没有创造过历史,一直以来为历史所驱赶、追杀。或者说,人类是一群羔羊,而历史就是那个隐蔽在羔羊身后,一手青草、一手大刀的阴谋家;或曰历史是那口“往昔之井”,我们人类完全在其操控之中:“我们以为在想,我们以为在做,而实际上只是另一个或另一些东西在替我们想与做: 远古的习惯, 变成了神话的原型,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延续, 获得一种巨大的引诱力,从‘往昔之井’……遥控着我们。”(《被背叛的遗嘱》第 12页; 米兰· 昆德拉著、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版) 历史是过来人,我们是未来史。可是, 作为我们, 我们还有未来吗?今天全世界之混乱, 社会灾难之深重, 有目共睹, 实属空前, 连吃的饭、喝的水甚至是呼吸的空气都令人惶恐不安起来了……人们不禁要问:“人类还能生存多久?我们还有没有在这颗星球上继续存活的道德能力资格? ”如果有, 为什么我们打倒了旧道德, 却根本没有能力创建新道德规范, 从而不知道“作为人, 何谓正确”生活(《活法》“修订版”第 7页; 稻盛和夫著、曹岫云译, 东方出版社 2010 年版), 因而每个人都好像感觉很迷茫,活得不幸福? 如果有,为什么我们自以为“冲破了传统束缚”,获得所谓“自由解放”的同时, 却又欣然雀跃臣服于权利与科技、名誉金钱之奴役? 如果有, 为什
孔子掩面而泣——《述而集》系列随笔之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