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是谁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是谁》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1、课本第58页的“不同角色”从学生自己为例,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在家,在公共汽车上“我”又分别是谁?初步建立在不同的场合,自己的身份是不一样的。接着(第59页),说说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 2、第60页“该怎样做”教材呈现三个场景----怎样做好游客、怎样做好小顾客、怎样做好小观众 分组议一议,然后根据议论的结果进行表演。把一个话题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 3、第61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空间,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看看,顾客,售货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并以“我的调查报告”作以呈现。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经验,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和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生: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 师:简笔画 你真聪明。 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一般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安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我又是谁? (课件)(1) 我带女儿和妈妈去看望我的姥姥,我是谁?生:女儿、妈妈、外孙女 (2)去年我带女儿去乐亭大钊纪念馆参观,我是谁?生:妈妈、参观者
(3)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上我和李悦同学正在演唱评剧,我又是谁?生:演员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我是谁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