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登岳阳楼.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编号 : 课时: 主备:田永萍 班级: 使用人: 时间:
课 题
学时:
课堂笔记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表述常见的意境的词语有: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等。
学习重点
背诵全文,体味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口头概括):
(2)触摸诗人,读懂大意(口头概括):
(3)置身诗境, 熟读成诵(课堂检查并指导朗读)
学 习 过 程
一、课前自学 知人论世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坼( ) 戎( )马 涕( )泗( ) 乾坤( )( )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字面含义。
三、内容与情感
(学生先预习,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派代表展示)
1、读全诗思考,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
2.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③小结:首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
3、赏析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 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
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体现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
而杜甫此联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代刘辰翁语)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登岳阳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jjg0025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7-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