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2017年10月22日
授课班级:
高二(3)班
授课教师:
陈洪英
课题:
一粒沙中见世界
【教材的说明】
选修课文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所以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的培养,及感悟、探究作品,在作品阅读中感受各家风格,提高自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本单元重在理解散文小与大的关系,通过同类作品体会现代散文的魅力,不着重于一篇篇的精讲,而在于从单元入手,把握学习的重点,并拓展体会小与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梳理散文内容,具体如下:学习散文《都江堰》,通过对比等手法梳理文章内容;学习散文《吻火》,把握文中眼神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学习散文《合欢树》,把握文中的几个片段;
2、通过对散文内容的梳理,把握作者通过“小”题材、“小”角度等来表现博大、深远的意义;体会以小见大的手法。(此处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目标】
1、目标1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做适当的调整,精学第一篇,重读第二篇,略看第三篇,时间紧张的话,可以讲第三篇放到课后研读;
2、目标2的分析,将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提炼这个单元散文的学习重点“小和大”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导入
由“小”展开思维拓展,“小”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由此引入散文学习:
一粒沙中见世界
学生思考,并交流,调动学生观察生活的细节,来体会“小”的含义。
3分钟
学习课文 利用导学案学习各篇内容
1、学习《都江堰》一文
(1)本文围绕几个重点来写?
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都江堰强悍、规整、驯顺的水;
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
文章从这三个角度来写都江堰,见证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学生分别找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如何写伟大,如何写都江堰的水,如何写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的,以导学案为依托,深入理解难句。
(2)抓文中关键句子进行剖析,探究作者凭借都江堰要表达何种感情?
举例: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都江堰》
(1)学生借助导学案分析课文围绕几个方面来写都江堰,抓关键句子。
(2)分析关键句子中的词语和重要的句子成分,以此探究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写作目的。
(3) 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 师生、生生对话完成问题的解读
都江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