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 教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把握感情,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把握感情,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野望??黄鹤楼?
教学目标:
,体会情感,朗读并背诵诗篇。
,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开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学习?野望?
〔一〕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余生听评。
,生仔细听清语音和节奏。
东皋(gāo) 薄(bó)暮 徙(xǐ)倚 犊(d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读准语音和节奏,尽量读出情感。
,读出诗的韵律美。
〔二〕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
,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有疑难寻求小组的帮助。


〔三〕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讨论后,提问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假设有所思又假设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学生讨论后,提问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四〕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提问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后,提问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照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提问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学生讨论后,提问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2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16581885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