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虹璇,TMB 2012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硕士,政府管理与经济学双学士
贝塔斯曼经历:2012 年 Talents Meet Bertelsmann Workshop 成员,并作为冠军队成员
之一前往贝塔斯曼德国总部参与”Student Challenge”项目,同时在贝塔斯曼亚洲投
资基金(Bertelsmann Asia Investments)实习
成功是一种创造,成长是一场抵达
十二月份的德国,居特斯洛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中,会议室的落地窗外,四面围合的
院落里仍旧是一汪青青湖水,几尾红鱼快活地游动。雪花簇簇落在水面,然后了无踪迹。
室内一派人声喧沸。
BEP (Bertelsmann Entrepreneur Program)的代表,我们的“约会对象”们,上来
往往先问询我们的情况,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和贝塔斯曼的联系。Mr. Clinton 工作
于纽约的兰登书屋,也是千里迢迢飞来这里,他戴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眼神友好而慧
黠:
“那么——你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我们参加了今年中国的 TMB (Talent Meets Bertelsmann)项目,冠军队的奖励是
这次德国之行。”
“不错,现在你在贝塔斯曼实习么?”
“是,实习了三个月,在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我明白了,所以你为 Annabelle 工作。”
Annabelle 是贝塔斯曼中国总部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的头儿。北京办公室
女多男少,有时碰巧遇上那两三个男生都去和客户开会了,整个 office 便全是娘子军。
我们 BAI 戏称自己是“峨眉投资”,但没人敢说 Annabelle 是灭绝师太,尽管她战斗力
深不可测。
第一次见到 Annabelle, 也是我和贝塔斯曼的第一面,是在清华办的一场讲座——
“创新,点亮创业家精神”。邀请了贝塔斯曼投资的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豆瓣的杨勃和蘑
菇街的陈琪,还有《创业邦》的出版人南立新,他们分坐两端,娓娓道来自己筚路蓝缕
的发家史和中国目前的创新和创业环境,安娜坐在中间,时而就某些细节予以追问,时
而在关键时点停下来总结,时而打趣惹得全场听众开怀大笑。
那时我在听众席下的一角,远远看着这个并不熟悉的公司的并不熟悉的 CEO,言笑
间妙语连珠、切中要害,心里油然而生崇拜之情:真年轻啊,还是个女的。Q&A 环节提
问的大多数是对 TMT 感兴趣的清华理工男,问题也多与行业技术或创业前景有关。我一
个纯文科姑娘,生活和学习的范围都与此毫不沾边,默默地听着,却能感受到整个场子
里流动的新鲜感,还有一种,怎么说,创造的激情。
也就是那时候安娜开始介绍公司,她语速很快但掷地有声,谈到了作为一家媒体巨
头的荣耀与艰辛,谈到贝塔斯曼在欧美的强势地位和在中国市场遭遇过的困境,谈到旗
下不同业务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媒体业的新对策。
“……这对贝塔斯曼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但我们家大业大,必须这样做。”Annabelle
双目熠熠。那一刻会场仿佛变身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个公司的 CEO 如同百万之师的统帅,
你能感受到前路埋藏危险,但万物由我驱使。
我受到震撼,开始思考那会不会是我能够经历的一种人生。
再见安娜
成功是一种创造,成长是一场抵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