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地铁
2014年12月28日,北京地铁统一上调票价,随后的元旦和春节假期,客流明显减少。
以京港地铁所辖线路为例,1月1日至3日,4号线、大兴线、%、%、%;羊年春节假期,,同样7天长假,。
“现在,10号和八通线的客流下降非常明显,调价对于价格敏感人群和乘车行为影响很大,比如4公里以内或者52公里以上的客流降幅最大,52公里到72公里的客流整体下降了15%。”港铁中执行官易珉说。
地铁票价上涨,已在改变部分人的出行方式,而在地铁定价制度调整背后,牵涉财政补贴、信息公开、竞争机制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中国各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干快上,地铁票价引发的讨论、困扰和博弈,也将远远不限于北京。
用者自担?
“大家都知道地铁建设费用高,一公里大概7亿至8亿元,加上拆迁可能更多,但不知道运营费用有多高,按照30年折旧,传说运营是建设费用的2到6倍,具体跟地上线或地下线有关,也与照明、车型等因素有关,一条地铁线路建设费用200亿元,那30年运营费用最少是400亿元。”谈及地铁运营费用,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赵鹏林说。
港铁深圳项目总经理阮颂藩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文简称《21CBR》)记者,国际轨道交通协会(CoMET)曾统计过27个地铁系统建设期及运营期成本结构比例,结果显示,初始建设投资只占30年运营期总成本的1/3左右,在运营期,设备更新及追加投资大约占日常成本的40%左右。
2015年2月初,港铁旗下联营公司京港地铁获得北京地铁16号线特许经营权,16号线项目总投资474亿元人民币,假设按照1/3的比例推算,这样一条36公里长的地铁线在30年中累积支出将达1400亿元,合每公里的支出达到40亿元。根据远景规划,2020年北京地铁有望超过1000公里,即便抛去初始建设成本,未来运营维护费用也着实惊人。
这仅仅是北京一地的数据。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总里程为2800公里,2014年新增392公里,现有21个城市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有将近50个城市已形成规划,这些城市都得为地铁运营找到足够的“财源”。
在漫长的运营期,地铁系统大部分现金流来自车费收入,“物业收入属非经常性收入,非车费收入易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而且在大部分的地铁系统之中占比很低,按照保守的财务原则,宜将恒常的车费收入作为主要的现金流来源。
”阮颂藩说。以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为例,2013 , 亿元,;即便持有大量物业、收入来源较为多元化的港铁,2009-2013年的财报显示,客运车票收入一直是经营利润的最大来源。
运营期间,地铁系统的现金流出主要为3项:日常运营维护支出、运营期投资以及股东分红。阮颂藩认为,一个财务稳健、可持续的地铁系统,应该是在解决建设投资问题后,车费收入扣减3项支出后至少保持“正余数”,票价调整机制也须由此着眼,才能避免出现“历史欠账”。
这种“欠账”会突出体现在耗资甚巨的追加投资,由于内地地铁系统普遍较为年轻,追加投资部分容易为人忽略。“根据伦敦、新加坡、香港三地的地铁运营历史分析,运营期中的设备更新及追加投资的支出相当惊人,”阮颂藩说。
以拥有152年历史的伦敦地铁为例,市政当局在2007-2013年,总共投入116亿英镑用于设备更新及追加投资,仅以2014-2015财政年度为例,伦敦当局为伦敦地铁提供了13亿英镑投资,另加2亿英镑的运营补亏。由于地铁系统长期运营亏损,缺少资本盈余,这些资金主要由财政负担,2007-2013年间,!
更糟的是,“每票缺口”不是暂时性的,只有一个城市税收足够充裕,才可每年按时拨付财政资金给地铁,继续这种永无止境的
“每票补贴”情况,一旦经济发生逆转,或有其他更紧急更巨大的支出,地铁的服务及设备情况就容易走下坡路,陷入到“隐患处处”的境况。阮颂藩以新加坡地铁举例,其南北线(NorthSouth Line)2011年12月15日及17日发生两起供电中断事故,运营中断后分别要5小时及7小时才全面恢复,事故是因使用了20多年的供电轨凹陷引起的,其中的一个症结在于,票价偏低,运营公司无力负担设备更新,而财政资金又不能适时拨付。
北京地铁此前长期实行2元的低票价政策,即依赖于庞大的补贴,2007年至2013年,北京市政府对地铁运营进行的各类财政补贴近221亿元
开往春天的地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