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66).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66)
  摘要: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制度条件、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江苏大学第13批大学生科研立项(编号:13C043 )
  一、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背景
  (一)从建国到1952年底,是我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恢复交通运输业,重修铁路、恢复农业生产,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恢复工业生产、调整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等等措施,我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落后状态并未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开创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之上,党中央及时地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我们党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一五计划,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国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一五计划的建设不得不照抄苏联的办
法。所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与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太强;平均主义盛行等等。
  (三)1956年初苏共20大的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暴露出苏联模式的弊端,使得毛泽东开始重新考察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与成败得失,毛泽东决定不因循守旧,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二、毛泽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在这个基本方针的指导下,概括提炼并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十个方面的关系问题。
  (二)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但普遍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的理论,也是以此为根据概括提出的。
  (2)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说来,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用民主的办法解决;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用专政的方法解决。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在利益分配上,要实行统筹兼顾方针,

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6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