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处理我的国际环境的同时,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 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 对我, 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在意识到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 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新时期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 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 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京在 90 年待的当选, 它的综合力量得以恢复。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 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 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 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 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 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任何一极, 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 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 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 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 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 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 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 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 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 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 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 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应当指出, 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 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 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 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 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 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 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 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
谈谈如何处理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