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体会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比喻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寓理于景,借物抒情、比喻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落花是一种常见的意象。有的“落花”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让人面对落花嘘唏感叹。例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林黛玉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这些“落花”代表着“正在消逝中的美”,见落花而伤怀,折射出对人世短促的感伤。有些“落花”则蕴含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或高洁的品质。例如:“花落春仍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的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梅花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陆游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那么,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里“落花”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解释题目:《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朗读诗歌——感受音韵
,学生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齐读并背诵。
朗读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声音洪亮;体会思想感情,进入情境;注重节奏停顿,以及押韵;声音抑扬顿挫,切忌平淡。
四、品读意象——感悟意境
,然后交流词义。
(1)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2)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鸣鞭。即:走向。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刘禹锡有"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
(3)落花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5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