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出处.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不畏浮云遮望 眼全诗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 放眼量”出处
【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 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 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
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 量”人生往往会遭到很多困扰与烦恼,主 要是来自于自己。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 但是还有无线的希望。生活依旧简单、 平静、恬淡。要以宽阔的胸襟,长远的眼 光,去辨证的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 牢 骚”社会上的 浊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 八九。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 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 凡的气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
心还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
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得。 ”风物长宜
放眼量 ” ,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 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
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飞来,故
名。
2【. 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 形容高。
3【. 不畏】 反用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句

意。
.【浮云】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 : “邪臣蔽贤,犹浮云之
障白日也。 ”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 “总
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 缘】 因为。 眼: 视线。 塔: 铁塔。
.【最高层】 :最高处。又喻自己是
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 听
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登飞来峰》 为王安石 30 岁时所作。
1050 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
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该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那时年少气
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
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
实行新法的前奏。
第一句 “飞来峰上千寻塔 ” ,八尺是
一寻,千寻塔是极言塔高。第二句 “闻说
鸡鸣见日升 ”的 “闻说 ” ,就是 “听说 ”。作
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
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
太阳升起。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
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
物可以一览无余, 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自缘身在最高层 ”的 “缘”, 当 “因为 ”、 “由
于 ”讲。 人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
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鸡鸣看日出是很壮丽的景致。在北
宋仁宗时候安无事,实
际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一天比一天
尖锐起来了。王安石作为封建统治阶级
内部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怀着要
求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
施展他治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一登
到山岭塔顶,就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
灿烂的奇景,通过对这种景物的憧憬表
示了对自己前途的展望。 “不畏浮云遮望
眼 ” 这句看去很浅近,其实是用了典故。
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
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
皇帝受到蒙蔽(陆贾;《新语 慎微篇》:故

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全诗“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出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