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约客》教学设计[52].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约客》教学设计
陈 思
教材及学情分析
《约客》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诗歌之一。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代表诗作。诗人寄情于景,描绘了梅雨时节的夜晚,独自期客的情景,表现了诗人闲适淡然的人生态度以及生活情趣。
古代诗词距离今天时间久远。初一的学生语言感知和体悟能力比较弱,通过诗歌的意象来体会诗歌意境以及诗人情感的能力也有待加强。因此,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的基本文学知识、学习吟诵和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至关重要。此外,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人生阅历不足,比较缺乏对于人生的思考,而吟诵和品味诗词的过程恰恰有助于学生生活情趣、人生观念的形成。基于学生的知识需求与成长需要,结合教材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味美。(教学重点)
(二)学习诗歌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三)抓住意象,品味诗人的复杂心情及闲适淡然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诵读法
四、教学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2min)
,四季轮回。大自然的四季变换催生了一代诗人的诗情画意。于是便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冬天;便有了“千花百卉争明艳”的夏天。恰逢此刻,初夏已至,我们欢聚一堂。此时江南已是梅子成熟,杏儿肥的好时节,让我们同诗人赵师秀一起开启一场美妙的心灵之旅,走进他的《约客》。

(二)诵读中入情境(8min)
这首诗我们大家背得十分流利。但是大家觉得“背诗”“念诗”“吟诗”哪
一种更美好,更能体现诗味呢?所谓“吟”指“用饱满的感情和高低抑扬的声调来读。”我们以1-2句为例,应当选择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呢?轻柔上扬的?还是沉重低落的?请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
这两句诗描绘了哪些景物?(梅雨、青草、 池塘、青蛙)大家为什么选择用轻快上扬的语气来读这些景物呢?可见,这些景物所构成的夏夜梅雨图,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情,有味。在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能够渲染不同的气氛,烘托不同的心情。
再例如:(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大家会选择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去读呢?
吟诗,除了注意语气语调的选择,我们还有注意停顿和重音。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所作,我们都知道宋朝最为流行,最为出名的文学样式是什么呢?(宋词)这首诗是宋词吗?它是什么呢?(回顾诗的相关知识,强调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韵味十足。)因此,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为了读出唐诗的韵味,应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
在停顿方面,大家注意2个词语“家家”“处处”两个叠词要延长、拖音,“表明雨无所不在,蛙声无处不响。
读一首好诗,如同品一杯好茶,惟有投入真情,细细品味,才能懂得:茶,苦涩中的浓香,诗,意韵中的静美。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立书,投入你的真情,再来读一读诗歌。注意我们刚才提到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

感悟中得手法(以静衬动)(10min)
:这是一个________的夏夜
室外:下绵绵细雨、吵闹的蛙声(静)
室内:

《约客》教学设计[5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