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的文化意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第一讲 汉字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图符文化与汉字魔方
当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火热出炉时,那个似“京”而非“京”的小人奔跑着,舞动着,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中国特色、北京、奥运的主题在这个似“京”的印章图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无独有偶,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则是以汉字“世”略加变化,形成三人亲密相拥的图形,三人为众,恰可以抽象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汉字书法的“世”字与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异曲同工。这是当代汉字与图符文化仍然关系密切的两个经典范例。
在追溯最具中国特色的汉字的起源时,不能不关注史前文化中的图符现象。
一、汉字起源于图符刻画
已知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体系,它离汉字的源头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关于汉字的起源时代,至今尚无统一意见。不过汉字起源于图画和刻画符号的观点,则是当代学者普遍认同的。
上世纪考古发掘了一百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众多的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龟甲上发现了许多契刻符号。其中年代最早的要算河南省中部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公元前5000 ~前6000年),在若干墓葬随葬的龟甲、骨器和石器上发现的二十一个契刻符号。李学勤先生指出:“这些应该说是世界上可能和文字有关的符号中所出现最早的。贾湖符号比较有象形性,如眼睛形似甲骨文‘目’字,门户形似甲骨文‘户’字。”[1] 而其发掘者称:这些与商周甲骨金文构形相似的刻画符号,是目前所知全世界年代最早的原始文字。
郭沫若先生很早就注意到刻划符号与文字的密切关系。他在《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中写道:“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划,但为数不多。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2]
在各地出土的刻画符号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遗址出土的那一批,总计22个。其中尤以两个符号耐人寻味。
前者出现了三次,后者出现了四次。在大汶口以外的地区也多次发现后一符号。显然这不是无意识的刻画。由于都是单独出现,这两个图形符号究竟表达什么意思,是不是文字,难以判断。诸多疑问引得学者竞相解说。对于前一符号,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如下:
1.“旦”字的繁写。
2.“炅(jiǒng)”字的繁写。
3.“炅山”二字的合文。




8.“阳乌”负日飞出山顶。
前三种意见认为是文字,后六种的意见认为是图形符号,是一种文化现象。古文字学家与文化学者分成两派。在同派学者中,意见也不一致。学者们意见分歧,正说明汉字产生之初与图符刻画,曾经有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界限模糊,难分彼此,或亦彼亦此。上面两个图形作为视觉符号,不论是图符还是汉字,都能表情达意,则是大家都认可的。
连续出现的图形符号,以属于龙山文化的丁公遗址(前2100-2200年)发现的一片陶文为代表。1992年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片,上面有看似竖排自右至左五行连续的11个符号。
 
摹本[3]
有的学者认为是文字,而且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有人基于连续而不识,称之为原始文字。也有人认为属东夷文字系统。连续成文是确定为文字的重要条件。汉字起源于图符刻画,当生活中的众多事物都有图符刻画之类的视觉符号来记录时,这就是文字。当然,最初的文字未必都能和语言里的词一一对应,有的可能是与词组或句对应,逐渐发展到一对一的记录实词、虚词,记录语言。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刻画符号表
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遗址(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是夏代晚期的一处都邑(前1900~前1500年),这里出土了一些陶片,上面有一些刻画符号,有的可以和殷商甲骨文对应。如一、二、三、四、五等,其它的由于夏朝的灭亡而未被继承下来。可以确定这就是文字。虽未连续成文,但时代与商朝相连,其文字性质毋须怀疑。
图符刻画早于文字,文字从图符刻画中来,那么,同为视觉形象的早期文字与图符刻画的界限是什么呢?唐兰先生曾指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能读。言下之意,文字是与语言对应

汉字的文化意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ena45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