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专题一: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初中化学相对高中高中来说要简单得多,基本上是从反映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出
发。 对于在校的初中生而言, 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去解
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去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 从而解决问题。 这个难题可
以通过运用相应的学习工具来解决,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的成果——
“VCM仿真实验”软件,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从搭建实验器材、测试过
程到记录数据各个步骤和在实验室实际操作情景完全一致。 用“VCM仿真实验”
反复操作实验, 观察现象, 熟悉各个化学实验的要点。 这也是近几年化学中考命
题的方向和趋势。 中考化学目前日益灵活, 更趋向于学生的独立思考, 注重学生
设计、探究的能力,在考题中实验考点分量加重,实验题型变化较过去变多。
化学是以实验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
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
学实验而获得的。 因此, 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准确的观察, 并在观
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从而把握化学知识。 那么, 如何正确观察实
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重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
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
在初中化学 〈序言〉 课的实验, 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
理变化, 因此, 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确定变
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如镁带的燃烧实验, 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
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 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 从而判定该反应
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留意实验过程中的 “发出刺眼的强光,放出大量
的热 ” 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 ——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 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 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 实验过
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
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 —— 观察要素为: 1 、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 态、气味等); 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 3 、反应装置(用什么
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 4 、操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
先后顺序如何等); 5 、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 —— 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
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 —— 观察要素: 1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新物质的颜色、
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3、仪器拆分顺序; 4 、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
观察, 全面掌握化学知识。 假如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往往会因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