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事业单位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169-02
2006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随后,也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高度重视。其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同样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购得,所以,有些单位在争取国家投入、上级拨款时,特别表现得积极主动,一旦争取成功,资金投入使用后,单位并不承担与拨款相应的经济责任,上级部门对下属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也很少进行有效的考核。同时就事业性单位的领导来说,主要表现为重外部形象,轻内部资产管理。由于吃的是“财政饭”,因此,对于如何管好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就比较淡薄,在思想认识上“重进轻出”、“重资金,轻实物”,把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上,这是造成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
,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事业单位利用年度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则极为低下,资产闲置的状况依旧屡见不鲜,极大地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匮乏,一些必要的办公和研究设备无法购置,工作开展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的局面并存。
,账实难符。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资产保管的意识,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也能做到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更换保管人或由于工作地点变化等原因变更了存放地点,类似情况仍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中。年度结束时又未能做到及时盘点,即使出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也未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自然账实难符。
。一直以来,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界定都存有疑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