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
B3G317
适用专业
城镇规划
课程类别
必修课 总学时
198
学分
12 考核性质 考试
编者
陈扶云
邙华志(企业)
审核人
余晖罗武(企业)
2课程定位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是城镇规划专业的必修课,专业主干课程,具有涉 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突出特点,且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是重要的。 其教学目的 在于通过系统知识与理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理论及方法, 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 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 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规划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如将经典的居住区规划组织理 论、已经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特征及其使用的效果和当前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及其 规划方法等穿插在课程内容之中, 并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案例 分析等有机地结合在课程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的基 础上,掌握经典理论和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发展形式。在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 构中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教学、任务驱动、 现场教学等。
3课程目标
:
3. 1. 1专业能力
(1) 了解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熟悉城镇发展史,能初步掌握城镇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环节和实务的能力;
(2)掌握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3)掌握城镇规划基础资料调查的内容、方法;
(4)熟悉城镇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成果要求;
(5)掌握经典理论和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发展形式;
(6)掌握规划编制、审批的程序;
(7)能够编制城镇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8)能够绘制城镇发展现状图、规划图及效果图。
3. 1. 2方法能力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2)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与城镇规划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的 能力。
(3)熟悉各类规划设计任务的流程,把握过程环节中的重点与难点。
(3)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如规范、规程、标准等) 。
3. 1. 3社会能力
(1)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2)调研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于城镇规划的行业动态保持敏锐的感知力和探索精神。
(5)对与规划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洞察力与科学的思辨能力,并具备在规划 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
(1)熟悉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和程序,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和各项技术规定;
(2)掌握城市各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3)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运作过程,了解规划设计的操作流程 和工作制度;
(4)将所学的居住区规划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与规划设计实践紧密结合, 培 养学生资料搜集、调查分析、设计处理、图文表达等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镇规划基本理论、 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 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
(2)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
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3)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4)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职业(执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要求学生具用一定的计算机操作、 专业绘图软件运用操作技术的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如 CAD绘图技术资格
证书、计算机能力资格证书、城乡规划设计员及助理工程师证书等。
4课程设计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根据课程的定位,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 授课时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掌握基本规程和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掌 握城镇用地的构成及影响城镇用地的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 从规划结构和城镇用地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城镇总体规划、 详
细规划以及各项专业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 地了解城市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任务、内容等。并通过课程以以虚拟的或项 目教学为规划实践将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的理论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 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城镇规划原理与设计》注重职业技能,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反映新
材料、新技术、新理论、新标准和新规范。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确定课程的 6 个情境式教学模块下的十个单元学习任务。 前1个情境式学习模块主要理论知识 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积累,对规范的掌握,学会分析问题和应
城镇规划与设计课程标准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