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幼儿早日成为现代文明人
我们知道,资金可以积累,技术可以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人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这必须靠人们不断地去提高。特别是我们这个要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大中国,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资金的问题,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十几亿人口的素质问题。况且人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等行为是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它必须是从小开始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比较容易形成。相反,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让孩子早日学会做现代文明人,是真正爱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更是祖国对未来花朵造就文明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那么怎样对幼儿的良好文明行为进行早期教育和培养呢?凭借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身边小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得到的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无尽的关爱,“小皇帝”、“小太阳”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因此,导致许多孩子不懂得“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这个简单的道理,比如,买东西、上汽车、参观展览要排队,而加塞、乱挤是极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过这样的事:过马路时红灯已经亮了,硬要横穿人行道的;上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之类餐厅,无论是进餐厅还是进厕所都是横冲直撞的,好像对那长长的队伍熟视无睹,吃完之后乱扔垃圾并任意结伴在餐厅里打闹嬉笑等等。因此,我们必须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落脚点开展教育活动,如,在日常早谈中与幼儿交谈互动,在外出散游中实地情景教育,在主题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举行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等评选活动,争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孩子处在“关注身边小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环境中,耳染目儒,逐步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潜意识当中人人都在争当“小标兵”,并在心里早日播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种子。
第二,树立榜样教育,大力弘扬文明礼貌。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他以常接触到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熟悉的人。他们常常观察大人,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人们处处事事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人交往之间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家庭与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都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次我刚好转身不小心踩到一小朋友的脚,把他手中杯子里的水弄湿了衣服和地板。于是我赶紧向他道歉并把他的衣服更换干净,把地板擦整洁。户外活动时,这孩子由于游戏时过于兴奋和激烈,莽莽撞撞地把另一女孩给撞到了,他马上停止游戏,俯下身子询问女孩是否摔疼了,并说出一连串道歉的话来……这种反应只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教师任何启发和提醒,孩子做的是那么自然、生动,可见榜样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第三,多用赏识眼光,善于发现幼儿优点。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现在许多家长或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其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该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该孩子总是不如别人。作为教
如何使幼儿早日成为现代文明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