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化育插秧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一项既省工、省时,又能增产的新型农作物栽培技术。如何才能确保机插秧工作顺利进行呢?下面介绍机插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育秧环节
。
一是用沟旁路边、大田表土、以至床土瘠薄,粗细不匀,草籽较多,造成苗床的杂草、杂质等影响秧苗的正常生长和根系发育,取土含石灰、除草剂、施有未腐熟人畜粪(如鸡粪)长期堆闷霉变、成分复杂的老墙土等,床土处理不当,临时兑肥、拌和不均,出现了肥塘烧苗、白化苗、烧芽、绵腐烂芽和二叶一心死苗等现象。二是土壤颗粒过大、混有小石块等杂质,影响苗的正常生长和插秧机的正常作业。营养土培肥不合理。播前床土氮肥用量太大,拌和太晚,肥土未融合,有机肥未腐熟,地膜覆盖后遇高温肥料迅速分解,施肥过重等,易造成苗期死苗和僵苗。
。整做不平实,宽度不足,水耕水做,造成软盘塌陷,闷种不出苗。
,是播种质芽差。播量过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催芽不整齐,芽谷生长不一致,撒种不均匀,床土水份不足或不匀。
,壮秧效果不达标。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底土过厚或过薄,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秧田管理粗放,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 一是地膜贴土,闷种烂芽。二是铺草不均,漏光烧苗。三是揭膜过迟,造成秧苗过长;揭膜前雨水多,膜上积水未清除等。苗期追肥不当,秧苗抗植伤力低,机插后死苗重。
、晒垡、施腐熟农家肥,春旋耕2次施优质复合肥,床土必须过筛并熟化,土层控制在2~。
,且在播种前一定要对苗床作二次平整处理。
,对瘦弱的秧苗在移栽前2 ~3天施用一次送嫁肥。
,育出“矮、壮、匀”的秧苗。
。应按栽秧时间到推一月育秧较合适,保证机插秧龄不超过40天,育秧时间最好避开每年清明节前后的寒潮期
二、栽插作业环节
,严重制约了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势。插秧时造成植伤,机手对机械性能、操作方法掌握不到位。
。整地时间仓促,标准不到位,插秧时无法正常把握标准,以高处为准,低处则水深漂苗,以低处为准,则高处落干秧苗无法插入标准泥层,出现“撂干”,田块内部的高低落差超过3公分以上;残茬浮面,现耙现插等等。沉实时间不足,容易造成田脚过烂,栽插过深,不能发挥机插秧的浅栽优势。
。基本苗过多,极易导致高峰苗太多,并产生“夹心苗现象”,从而使大小穗严重。
,漏插率过高。机插质量不高,田间无水层或水层太深,既
浅谈机械化育插秧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