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墨层处理印后墨层处理 8-17 1 、白度差现象:印刷后油墨表面呈灰或微黄色。原因: 油墨中所用钛白粉白度不好, 连接料颜色太深, 影响颜色; 不耐烘烤温度, 泛黄, 增白剂、整色剂用量不够。制造过程引入脏色。解决办法:油墨中加入表面纯白的钛白粉,最好使用不泛黄,稳定性好, 遮盖力好的金红石钛白粉; 使用色泽很浅的树脂油, 或用这样的树脂油调节墨性;严格掌握烘烤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分高温和长时间烘烤; 调入冷色调整色剂( 酞青蓝, 群青) 或调入暖色剂(紫红、青莲、洋红 6B) 微量, 可以使涂层显得更白; 严格清洁印刷机, 防止串色或混入其它色,压力不要太大,否则会引起摩擦变灰黑。 2 、粉化现象:滚涂后的墨膜,轻轻一擦即掉色粉,暗淡无光。原因: 由于树脂不能很好的包裹颜料的树脂; 颜料量大, 树脂量大,树脂不能很好的包裹颜料形成光亮的墨膜。解决办法: 增加树脂量, 重新调配油墨; 已经滚涂并及早发现的时候,可以滚涂一次亮光油来弥补。 3 、桔皮现象:涂层表面形成桔子皮一样的纹路。原因: 由于溶剂馏程过宽, 迅速蒸发的部分多, 滚涂后, 油墨尚未流平。也是由于这种原因阻碍了流平, 因而形成了表面不平坦的现象。由于油墨所用树脂太少,内聚力大,流平性不好。解决办法: 补充馏程高的溶解和改善流平性能的流平剂, 如辛醇等;增加流动性能好的蓖麻油醇树脂,改善油墨平性。 4 、流挂现象: 滚涂以后, 将印品置于架上, 或烘干后, 看到油墨流成一道一道,并有集中在某一处的形状,不平滑,亮光差。原因:是油墨太稀并且流平性不好;油墨太稠并流平性不好,比重太大。解决办法: 调整油墨粘度, 使其滚涂以后, 在流动过程中向四周铺开。改善油墨内聚力, 使之不因流平收缩成线。调整粘度到适当程度,不要太稠,或太稀。 5 、露底现象: 滚涂后, 金属上墨层不厚实, 能看得见铝管或显铝管拉伸痕迹,或在滚涂辊离开后留下暴露了金属管色的一条空线。原因: 油墨粘度过小, 遮盖力小, 压力大, 即滚涂辊和软管间距太小,油墨对金属粘附力太小。解决办法:将油墨粘度调整到 85~95 秒/25 ℃,不要低于 60秒/25 ℃,适当调整滚涂压力,增加给墨量。增加对管子粘附性好的环氧或醇酸树脂。 6 、折裂、脱落现象: 滚涂墨层干燥后, 在封底口和使用中折挤内装物时, 墨层龟裂或成粉末状脱掉,露出金属管。原因: 墨层干燥后, 成脆硬的涂层。这主要是干燥剂加入量太多; 所用树脂性质太脆; 白色料含量过高。油墨过稠, 墨层过厚。烘烤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均会形成
印后墨层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