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学原理课件第二讲.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美 学 原 理 潘 知 常
一 朱光潜先生的学术历程
二 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
1
第二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
3
“爱美之心,人才有之”。为什么说“人才有之”呢?因为在动物的身上我们看不到“爱美之心”,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爱美之心”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于是,人类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地把爱美之心进化出来?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考察的问题。当然,这无疑是一个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的问题,也是一个以“摆事实”为主的问题,我们需要的,主要是回过头来看历史事实,人类为什么非爱美不可呢?不爱美行不行呢?最终,通过“摆事实”,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爱美之心”的进化是人之为人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人类对于自身在进化过程中的冒险、创新、牺牲、奉献等行为的自我鼓励。也因为这个原因,“爱美之心”才只有“人才有之”。
在人类已经与动物不再一样了以后,为什么仍旧是“没有美万万不能”?为什么“爱美之心”仍旧非常重要呢?
4
在这里,我要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动物性”。
在“动物”之外,还存在着“动物性”。人之为人,不但要赌自己在身体上远离“动物”,而且还要赌自己在心灵上远离“动物性”。“动物性”,这正是人类在精神上“爬行”的原因。
需要两次站立。肉体的站立——精神的站立。
可是,“动物”是什么?这比较简单,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动物性”就不同了。假如说“动物”是动物的“所然”,那么,“动物性”就是动物的“所以然”了。
要弄清楚动物的“所以然”,也就是要弄清楚动物的“动物性”,需要的不再是“摆事实”,而是“讲道理”。
动物的“动物性”,就其自身而言,当然是不“讲道理”的,因为动物根本就没有理性思维,可是不“讲道理”却绝不意味着“没道理”。
这就涉及到动物生存的逻辑根源了。
所谓逻辑根源,就是动物之为动物、人之为人的基本假设。
5
既然逻辑根源涉及的是基本假设,那么,我们不妨就从基本假设开始。
在历史根源,基本上是事实判断,要回答的是:是,或者不是;但是在逻辑根源,却基本上是价值判断,要回答的是:应当,或者不应当。
6
就人类审美活动的逻辑根源而言,在“讲道理”背后蕴含着的“应当”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无限性。
无限性就是关于理想人生的基本假设。当人类远远脱离开动物以后,要赌的已经不是人类的起点,也就是与动物的不同——这毕竟已经不成问题,而是人类的终点,这就是与神的相同。人类要赌自己是神,要赌自己一定会与神相同。
卢梭所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那么,什么是“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生而不自由”呢?
答案是:有限性。
动物自身所禀赋的有限性。动物性的“道理”与“应当”:占有。“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在人的身上也是如此,也仍旧没有脱离这些动物性。
7
动物性有好的方面,否则动物也不是动物了。但是,也有不好的方面,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第一,自我鼓励主要是为群体的。人的创新,是为了种族,但也是为了自己。因为你只有在精神上创新了,你才是人,否则你就还不是人,这就与动物不同,动物的快感只是出于动物种群的进化的需要。而动物的动物性正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没有创新的生命需要。
其次,动物有生理快感,只是感觉到了对于他们的生命活动有利,但是与对象处于同一个自然过程。而不是意义、价值。生理快感是精神快感的基础,但也仅此而已。“意识”,是区别它们的关键。生命需要不再直接通过生命活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意识表现出来。意识不只是反映,而且是本体。没有意识到创新的生命需要。
8
而人却不同。对生命的“有利”开始由意识而不是由本能来决定了。意识的尺度更深刻更广泛。对象身上体现生理的快感到体现精神的愉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也是一个关键。用石头是敲不出美妙的音乐的。
对象成为精神享受的对象。有“意识”的人到审美的人。是出于自己的需要在对象身上创造出来的。也是人类对于自己的精神进化的自我鼓励。没有意识到创新的生命需要必须通过对象才能够表现出来。
引进一个新的概念:需要。
需要决定行为,苏联的学者说:任何的生命机体的积极性,归根到底都是由他的需要引起的,并且指向于满足这些需要。
不同的行为取决于不同的需要,例如哥伦布与郑和的航海。
9
低级需要——缺失性需要,马斯洛说:缺失性需要就是因为健康的缘故必须填充起来的空洞,而且必须是由其他人从外部填充的,而不是由主体填充的空洞。
缺失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占有食物,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占有性,为了维持类的生存。
低级需要的满足固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一旦僵滞于此不再向高级需要升华,生命的本质就会被极度的扭曲,低级需要的满足也不再蕴含生命的意义。它意味着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已经丧失了自由,已经成为一种自我异化(放弃高级需要)和自

美学原理课件第二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angwei2201
  • 文件大小1.16 MB
  • 时间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