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子迷恋网络游戏 家长怎么办.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子迷恋网络游戏家长怎么办? 儿子今年读高一, 沉迷于网络游戏。起初, 儿子只是放学后或周末泡网吧, 现在则公开逃跑去上网……谁能救救我们家沉迷网络的孩子啊? 网络,是科学发展的奇葩。说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不算过分。但是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网络的出现也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烦恼和挑战,并且导致了一种“时代病”的诞生和繁衍。这个时代病就叫“网瘾”。说到网瘾, 让我想起了 2007 年一起受到全国媒体广泛关注的“张非事件”。说的是四川广安一位叫张非的农家子弟,曾经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 微博] 大学[ 微博] ,但进校后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 甚至完全放弃了学习, 各门功课“挂红灯”( 不及格)―年后, 被清华大学劝退。回到四川后, 张非开始重新发奋努力, 经过半年多的复习, 又以高分被北京大学[ 微博] 录取, 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 考进北大后的张非再一次掉进“网瘾”漩涡, 一年后, 又被北大除名…… 2007 年夏天, 我曾经驱车到四川广安岳池县张非的家中采访( 当时, 张非第三次参加高考[ 微博] ,并再次被清华大学录取) 。几次高中和劝退,在把张非打造成“考霸”和“名人”的同时, 也使得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一贫如洗。张非的传奇经历使千千万万的家长[微博] 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了“网瘾”这个现代“妖魔”的破坏力,也使得不少家长因此将网络进一步“妖魔化”,并在以后管理孩子的学习时,很自然地选择了“围追堵截”的方式, 竭力隔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我在全国各地做家长讲座时经常会对家长做现场的问卷调查。我发现, 几乎有近半数的家庭采取的是不给孩子买电脑, 不准孩子上网的方式“堵截”孩子上网。而且理由都是千篇一律一一为了防止孩子染上“网瘾”。但是, 让家长始料不及的是, 无论家长采取何等严密的保护和隔绝措施, 还是有不少孩子染上了“网瘾”。而且, 有关部门的调查证明, 几乎 90% 以上的染上“网瘾”的孩子都是家庭没买电脑,或者家长坚决反对并严格限制孩子上网的家庭。而那些给孩子购置了电脑, 允许孩子上网的家庭,孩子中“网瘾”的概率反而很低。这个调査给了我们至少两个启发: 第一、网络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新技术、新产品, 本身并无所谓是非对错, 而且, 网络在更多的时候是人们( 尤其是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 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帮手, 是现代人连接外部世界, 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窗口。在网络时代, 不给孩子购置电脑, 不准孩子上网, 相当于让孩子上学,却不给他买纸、买笔一样是不明智的选择; 第二、对于网络游戏等对孩子形成的伤害, 靠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家里没有电脑, 没有网络, 孩子们可以到社会上的网吧里去上网。事实证明很多孩子就是被家长“逼”上网吧, 成为“网瘾”受害者的。因为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在家长完全目力不接的网吧, 他们常常流连忘返, 不知日夜, 甚至不知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像张非这样彻底沉湎于网游,放弃学习的孩子也与日俱增。著名网瘾问题研究专家陶宏开认为, 促成孩子沉湎于网络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来自社会。如社会公德缺失, 法纪观念淡薄、理想信仰空乏, 物质攀比之风盛行以及“一切向钱看”的观念流行等等, 对孩子们形成的不良影响是全方位的。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染上了拜金主义思想, 盼望不劳而获, 在一夜间获得名誉、成功、金钱

儿子迷恋网络游戏 家长怎么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