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会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学习能理解古 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诗人的孤 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会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难点:通过后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唐代诗人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和书法,被誉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合称“王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是他十七岁离家远在长安时写的。
.鼓励学生朗诵平时积累的王维的诗。
.多媒体出示王维的诗,学生朗诵。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多媒体出示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
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2)找出难记的字,互相交流,学方法。
3)借助注释和自己学习古诗的经验试着理解诗中的词语和诗句。 (学生互动,教师点
拨。 )
教师简介时代背景:王维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到长安去谋取功名。 (多媒体出示王维
和兄弟分别的画面)在分别时,他的兄弟们含着泪送了他一程又一程,是那么的依依不
舍。王维这么小的年纪,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远离了亲人,不知要经历多少磨难,多
少坎坷!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小小年纪的王维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已经整整四年了。
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大街上人流如潮,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
容。有的在给自己的孩子买新衣裳,有的……人们是多么开心哪!望着那热热闹闹的场
面,想到自己的亲人,便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理解课题。
( 1)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资料,谁来用一至两句话介绍介绍?(九
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
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
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
人节” 。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
( 2)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
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
( 3)你知道“忆”是什么意思吗?(忆:想念,思念。 )
“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