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诗歌交往
2010年 11 月日在刚刚启动不久的俄罗斯文化中心大礼堂举行了别
开生面的一次活动, 向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广大读者隆重推出两本中俄
文对照的双语诗集: 《俄罗斯抒情诗 60 首》 与《中国现代诗选 60 首》 。
这两本书是由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积极倡议下问世的, 凭
借两国相继举办语言年之良机, 用诗歌形式相互表达了两国人民的心
声,用情感的波涛向层层心理文化障碍发出冲击。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诗歌大国, 都产生了灿烂辉煌的不朽诗篇、 名芳
百世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 、李白、杜甫等人的杰作早已译成
俄语, 在俄罗斯广为吟诵。 然而, 中国现代诗歌, 对俄罗斯读者来说,
尚是无人了解的陌生大陆, 在翻译家心目中则是 “未开垦的处女地” 。
2009 年 5 月,陈昊苏会长来信建议承担《中国现代诗选 60 首》
的翻译工作时,我的确望而生畏,踌躇不决。但翻开张同吾先生精心
选编的诗选, 仿佛被磁铁一样吸引, 爱不释手。 诗选囊括了从郭沫若、
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直到海子等最著名的现代诗人,清晰地展示了
中国二十世纪新诗发展轨迹与我国人民内心世界和情感活动的起伏
变化。 我深切意识到, 翻译这本书是一项极为有益的工作, 非做不可,
国外既无人干,国内更应责无旁贷。
为减少工作量, 本想选编一些现成的译稿, 但唯一发现的译本是
为迎接“中国年”曾在俄罗斯编辑出版的《亚洲铜——中国当代诗歌
集》 (编者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文飞,译者均为俄罗斯人) 。该译本
功不可没,但其内容均是中国 80 年代以后的作品,与《中国现代诗
选》很少有交叉。从中只选出两首译作,其余只好组织团队自行翻译 应邀参加这项工作的有中国人,也有俄罗斯人,体现了中俄携手合作 精神,也保障了翻译水平。
如何将现代诗译准译好?严复先生早就点出 “译事三难:信、达、 雅”。“信达雅” 一说作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和理想标准已被普遍接受, 但对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应如何理解,至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笔者 认为,“信达雅”不能泛泛而论,应结合翻译题材与体裁研究其具体 标准。政治、新闻等题材对译者的要求显然与文学翻译大有区别,而 文学中的诗歌又因特色鲜明,应单独列为一种翻译体裁。从信息论、 交际学等当代学术角度来看,诗歌翻译的任务是保障作者与外国读者 之间的信息传达与情感沟通,情感又和诗意诗境紧密相连。诗歌所包 含的信息,包括内容层面与美学层面两个方面, 其美学意义不亚于具 体信息意义。摒弃美学层面,诗歌便不能称其为诗歌了,也无法对读 者产生深刻影响,更不可能打动他的心。由此可见,诗歌翻译的“信 达雅”融为一体,难以肢解,译者的重要任务就是以顺畅、得体的语 汇再现原文的意境、形象与情感,使读者产生如同阅读原文一样的共 鸣与震撼。意译应尽力传达原文的音乐性,尽可能接近原文的形式、 音韵和节奏。 逐字翻译,表面可信,实不可信,不仅达不到“信” 的要求,反而会窒息诗的灵魂,摧残其艺术生命。普希金早就指出:
“逐行逐字翻译定然不可信”。果戈理也曾说过:“有时不得不远离 原文语汇,恰恰是为了接近原文"。中俄诗歌格律差异较大,俄语词 汇音节较多,句子较长,更使得 一对一地逐行逐字翻译无法做到,
为确保格式整齐、韵律流畅,在词语层面必须进行删减或增
《俄罗斯古典诗选60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