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常识.doc一、唯物论
高考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 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 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切从实际出发是人
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方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考点阐释: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归纳 (1)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2)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 客观字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意义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 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错误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又有两种表现,一种 是教条主义或本本主义,其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另一种是经验主义,其出发点是狭隘的局 部经验。两者的共同错误就是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因而是做不好工作的。此外,还有其他一 些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以主观想象来代 替客观事实等。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归纳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 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正确反映客 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 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意义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 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 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 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 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注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 物质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意识的定义: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3)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要想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准确掌握物质概念。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含义包 括两个层次:其一,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其二,能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其次,要全 面把握意识的本质。意识虽然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但这并不等于说有人脑,有了客 观事物就能自行产生意识,还必须有社会实践这一客观条件,离开这一客观条件,就不会有任何意 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误之分,但不管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 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最后,要正确区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 识的能动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前者是基础,是前提, 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4)运用这一原理应注意下列问题:
要坚持辩证的观点。该原理既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包括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把二者有机结 合起来。既可从整体上运用,还可以分别运用。如果所分析的问题既包括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包括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应从整体上把握,如分析两个文明建设。如果所分析的问题只体现物质的决定 作用或意识的能动作用,那就只需用所涉及到的部分去分析,无需面面俱到。
(5)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从知识的内 在联系看,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力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承认前者必须承认后者,否则,就会 导入形而上学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 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的哲学观点都是唯物主义,
高考政治复习:哲学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