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唐·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唐·温庭筠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这让我们记起了另一个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中心去寻找他的踪迹。
在沙漠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 法国作家 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1935年12月29号,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检查预习
硌犁铧
筛糠真谛
乙醚虫豸
打嗝噎住
躯壳脐带
(gè) (lí) (huá)
(shāi) (dì)
(mí) (zhì)
(gé) (yē)
(qiào) (qí)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1、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2、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3、感受到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4、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5、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6、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
生命的思索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1、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思考讨论:
痛苦
→
绝望
→
→
平静
乐观
中学七年级语文在沙漠中心课件358955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