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doc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 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普通 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现根据国 家教育改革试点要求,特制定《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 革方案》。
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现阶段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 要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 多样化的要求。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但目前普 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 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必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 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 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需 要
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转变育人模式,首先应优化课程结 构,提高课程质量。现阶段以必修课程为主的普通高中课程 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深化普 通高中课程改革,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 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 校课程体系,必将会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 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三) 巩固和发展课程改革成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 要
我省起始于2006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 课程改革较好地推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加强了学校的 课程意识,催生了一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但改革并没 有改变教学过度应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新课程理 念还远未转化为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自觉行动。改革不进 则退。只有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巩固前一阶段 课程改革成果,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底,实现普通高中 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有力推 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四) 指导思想
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 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 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 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 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 性的发展。
(五) 基本原则
多样化原则。推进高中多样化和育人模式多样化,为学 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而旻。
选择性原则。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 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 性发展创造条件。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 观教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循序渐进原则。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 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又要积极 稳妥,循序渐进,分步到位。
三、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六) 调结构
——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学分,必修学分从116 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 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中。专题教育列入必修课程。
——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 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 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 究性学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2)职 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 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3)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 旨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4)社会实践类选修课 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 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 开设四类选修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 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 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七) 减总量
——梳理与整合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必修课程基本、基 础性知识要求,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适当 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
【精品】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