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读后感
天津市津南区第十一幼儿园 岳欣蕾
《爱与自由》这本书,孙瑞雪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只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戈尔
这是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幼教领域的工作者,我非常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其实看似弱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应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 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要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学会引导父母,成人不是孩子的主宰,孩子要为他自己的世界主宰。要给他成长的空间和自由。给他环境不要强迫他按你的意愿生长,想象那种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那种痛苦吧!让生命按自己内在的途径去生长吧。少点自以为是的拔苗助长,少点粗暴的干涉。在新生命面前多点谦卑,多点鼓励,多点由衷的赞美。让孩子在自由中快乐的生长。
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却与之相违背: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有很多东西必须是共有的,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东西不能用共同的时间来教,即使孩子开始能用,那也是小学以后的事。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上也提出要保护孩子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爱与自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
《爱与自由》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