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激起千层浪
“顺口溜”,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其特点是节奏鲜明,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顺口溜在传播上快速、广泛。在现实生活中,顺口溜一般用于互相逗乐和帮助记忆。那么,如果将顺口溜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又会对教育教学产生什么影响呢?怀抱着这样的初衷,笔者将顺口溜引进教育教学中,探索了教育教学中顺口溜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收获。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合理、有效地使用顺口溜对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能高效、迅速地组织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它能适时纠正学生的烦躁、厌烦的情绪,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它能简化教学内容,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它能高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 顺口溜有助于快速进入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明,清晰、准确的顺口溜来更好地组织学生,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控制学生的言行,快速地进入教学过程。例如“一、二、三,坐坐好”、“大眼睛,看老师”、“课前准备好,讨论声音小”这种师生互动式提醒等顺口溜,能够引导学生的行动,能够使学生从一种吵闹、松散的状态迅速的进入到安静、有序的状态,轻而易举就调整好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 顺口溜有助于课堂调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课堂气氛单调寡味、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反应缓慢,无法紧跟教师思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往往却满室鸦雀无声。更甚者,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吵吵闹闹不认真参与学习。学生的这些课堂表现令教师头痛万分,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注意不集中,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在一节课里所能保持的有意注意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时就必须从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出发,适时、合理地调整学生的状态,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进行学习。在实践中,笔者认为,利用顺口溜进行课堂调整,是一种及时、高效的教学手段。
记得那次公开课,学生由于过度紧张,战战兢兢,略显疲态,再加上夏日午后天气炎热,气氛沉闷,课堂氛围十分疲沓。正当我束手无策之际,我忽然想起了一条顺口溜:双脚踩在地板上,双手放在桌子上。正是这条师生对答式的顺口溜,及时调整了学生的状态,学生的活力又回来了!于是,一声激起千层浪,课堂活跃了!“读书三做到:书直、背直、不拖拉!”“说你行,你就行”……在一条条提醒、激励的顺口溜的带动下,学生激发出无限的热情和潜能,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也正由于这默契的“一来一往”互动式顺口溜,课堂生发出别样的精彩!及时、合理地使用顺口溜来调整课堂秩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学生对上课产生的厌倦感,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又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 顺口溜有助于简化教学内容
由于顺口溜简短、有节奏,便于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教学的重点内容变成最简单明了的教学顺口溜,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的掌握。例如,在教学关于“说”的标点使用方法,笔者先引导学生分析“‘说’在前”、“‘说’在中”、“‘说’
一声激起千层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