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图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05年以前,孕产育儿图书多数是医药类出版社的出版品种,所以孕产图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更接近于科技书。2005年一本双色的《40周孕期全程手册》出版,打开了孕产图书出版的新局面;2006年青岛出版社的一本《妊娠 分娩 育儿》更是将孕产图书生活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以后育儿图书市场吸引了更多的非医药出版社加入进来。经过5年的发展,育儿图书市场似乎已经进入饱和状态,各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似乎也没有更抢眼的新品种问世,接下来,育儿图书还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是很多编辑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育儿图书市场的昨天和今天入手,找到明天该如何做的答案。
一、现状
(1) 总规模不大,增长不快
从2003年非典之后开始,养生图书市场迎来了快速上升期,育儿图书虽然也在上升,但远比不上养生书的上升速度。到了2010年5月,张悟本事件出现以后,养生图书市场下降非常明显,育儿(图书)虽然同属大众健康板块,却并未受到影响,销售仍然平稳。育儿图书整体市场动销品种和码洋情况如表1(全文数据均来自开卷公司):
与纯养生类图书(表2)相比,不论从动销品种,还是新品增长率,都可以看出育儿图书的规模不大,增长平稳,完全不同于养生书的大起大落和庞大的规模。
(2) 码洋品种效率明显高于整体市场见表3。
育儿类图书码洋品种效率明显高于整体图书市场,这也是各出版社努力发展该领域的原因之一。
选取2006-2010年年间,每年销量前20位图书,其销售码洋与当年总销售码洋占比情况如表4:
这说明了育儿图书市场仍然具备明显的畅销书带动效应,20%的图书创造了远超80%的销量。
“协和医院系列”、“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郑玉巧系列”能长期在排行榜前列,充分说明了读者对这些品牌作者及其内容的认可。
榜单前十位的图书,80%以上都是百科类图书,这标明,在过去的5年,百科、大全类的图书仍然是读者的首选,育儿图书市场还未进入高度个性化选择时代。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从2005年,汉竹文化公司推出第一本育儿类图书《孕妈妈饮食40周》开始,市场表现出对四色图文类育儿书的热烈追捧,该书也很容易就进入了当年开卷监控前10位。这种定位相对高端的书的主要特点还是在图书的表现形式,相对精美的图片和版式设计很容易就俘获了20多岁的女性读者,。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成本较高,所以性价比并不高。
随后,很多出版社纷纷仿效,他们致力于压低成本,形式上虽然略逊于汉竹出品的图书,却在绝对定价和相对定价中明显胜出,销量上也赶超了汉竹图书,直接导致汉竹的育儿类图书在2008年以后再未进入排行榜前十位。
表5反映了2006-2010年所有育儿类图书的平均定价以及市场销售价格。销售价格=市场总销售码洋/总销售册数,反映了市场能接受的价格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管是出版社自己的定价水
育儿图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