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字文化研究]三.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主讲:梁光华教授古代避讳之文化习俗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一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由于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的存在,所以存有许许多多的避讳规定,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避讳文化习俗。什么叫“避讳”呢?古代社会的人对于君父尊亲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和写出,必须采用各种方法来加以回避,这就叫做避讳。我国古代避讳的文化习俗起源于周代。《左传·桓公六年》云:“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唐人孔颖达疏证说:“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亦曰:“周人以讳事神,明殷商无避讳之礼俗。以讳事神者,生时不讳,死然后讳之。”《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曰:“《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汉郑玄在“二名不偏讳”之下注曰:“为其难辟(避)也。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郑氏在“君无私讳”之下注云:“谓臣言于君前不辟(避)家讳,尊无二。”郑氏又在“入门而问讳”之下注曰:“皆为敬主人也。禁谓政教,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国,城中也。”唐人孔颖达进一步疏证曰:“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境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俗谓常所行也。入主人之城内亦先问风俗常行也。讳,主人祖先君主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汉字文化研究]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