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输”,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的身影。 材料二: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1
.
材料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
.
参考立意角度:
:
①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一图抵千言”,更贴近人际沟通的需求。
②表情包简单易懂,既省时省力,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具备幽默功能,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
③青少年在人前难以彻底传达的喜怒悲欢,在表情包中得到了全面宣泄,现实生活中饱受压抑、煎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与补偿。
④表情包的创作和开发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表情包的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造性。
3
.
:
①表情包助长了我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久而久之,靠它可以含糊应对的事情,我们就懒得用语言说清楚。
②相对于语言表达的无穷无尽,表情包是有限的、制式化的,当我们的表达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时,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
③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配图和文字的强烈反差,具有引人发笑的效果,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
④不是所有的悲伤,都能用文字诠释,但是一些悲伤,能从文字中得到安慰,这是表情包所不能给予的魅力。
4
.
:
表情包不失为一种新的语言补充,也的确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但其内核是孤独与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
5
.
行文时要根据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有针对性,论证时注意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观点和感想,作答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
善哉,表情包!
科技的发展,社交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空间距离不再是隔阂的因素。文字不能即时表达,可以发送语音;语音表达不够淋漓,可以辅以表情包。生动、风趣的表情包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内涵,更弥补了文字的生硬与冰冷,所以,我要说,善哉,表情包!
.
在交流中,表情包增加了表情达意的效果。社交软件的交流有即时性,随写随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所以往往不能依靠准确、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一句“我把你桌子上的面包吃了。”可以读的面无表情,也可以理解成欠债还钱的天经地义。但如果在这句话后面加上个偷笑的表情,那么一种朋友间的亲密无间,一种坏坏的恶作剧便跃然屏幕间。交流中不需要更多文字便达成了情感上的共鸣。这便是神奇的表情包,所以我要为表情包点赞。
.
表情包带着的是新时代的表情。作为沟通工具的表情包同所有流行文化一样,在流行中汹涌着时代的波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时代变迁怎一个“快”字了得!在这个讲求快捷与效率的时代,充满活力的沟通怎能脱离效率与快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句话按最快的拼音输入需要按键九次,而输入表情最多只需要按两次。一张充满疑惑的脸搭配一个问号,这样一个小小的表情足以表达疑问的意思。这样方便、快捷的沟通不正契合了时代精神吗?所以说,表情包透着的是时代的特色。善哉,表情包!
.
表情包的生命力也来自于创新的体验。表情包不是死板的工具,他是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潺潺流水。它的生命力来自于人人可参与创作,因而使用者不仅能体验到使用的便捷,更能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一部流行的影视剧可以截取出专题的表情包,一个热点事件可以催生出相应的表情包。是谁在创作?是广大的使用者。流行的、热点的话题是这一时间段大家讨论最多的,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截数幅图像,加几个点睛的文字。除了自己用,还可以通过APP上传之后供别人下载。这种创造的喜悦感使得表情包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的表达。
表情包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