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点为起点思考
葛文山(英语特级教师)
“以终点为起点思考,”这是斯蒂芬•科维(Stephen )的一句名言,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终点思考,就是先想好目的地,再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所不同的是,只不过是从终点开始,反方向朝着起点去思考和计划。
一、终点思考,找准方向
对于正在思考人生方向和职业规划的青年老师来说,从终点思考,从起点出发,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青年英语教师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问一问自己,60岁时我哪里,在干什么?50岁呢?40岁呢?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现在应该怎么做?用这种“终点思考”方式,来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一个人的志向,折射出他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
而终点思考有助于我们明确我们的志向:60岁时的你,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是一个身居高位的政府要员,还是一位“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民教师?
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抵制得住成长路上的其他诱惑,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才会经受得住清贫和寂寞,再苦再累,也感觉充实。例如,国家督学李希贵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就提到过这样的一个曲折的经历:
大学毕业后,大概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我那些比较要好的同学大
先从问自己“最想做什么”开始,然后顺着问下去,共有5个问题:
⑴What do I want?(你想做什么)先检查一下自己职业发展心理趋向。在不同阶段,我们的和目标会有所调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目标会逐渐固定成型。
⑵Who am I?(我是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识。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约翰·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或类型:实践性向、研究性向、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每一种职业性向适合于特定的若干岗位。
⑶What can I do?(我能做什么)对自己能力与潜力,进行一次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潜力。对于自己潜力的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⑷What can support me?(环境允许你干什么)环境支持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包括当地的人事政策、规章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⑸What can I be in the end?(最终目标是什么)在回答上面四个问题之后,就能综合分析出对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不断缩小职业目标的选择范围。
三、终点思考,统筹规划
一般来说,教师职业生涯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高原期和超越期。
在不同阶段,教师表现出不同的专业发展特征。超越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最佳阶段。能进入这个阶段的老师,一般任职25年左右,知识水平、业务技能、经验积累教学实绩等都达到了巅峰状态。
终点思考,能够让青年教师总揽全局,统筹规划,使职业规划更具全面性和前瞻性;能够让青年教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突出问题,稳步推进,重点突破;能够让青年教师心存高远,往更高一层次上拔高自己的职
以终点为起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