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壮强大,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
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中国人种及文化独立起源。
大量考古发现有力驳斥了中国人种西来、南来、东来诸说这类论断。也就是说,中国石器时代是在相对单一的人种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以后中国文化持续稳定的独立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农业起源的中心奠定了农业文化的基石。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这是1966年,在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的顶部堆积层中,科学家们发现的一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由于1937年以前发现的北京人的珍贵标本,在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因此,这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
的唯一北京人头骨的真标本。
这是从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器,它们是:
(从左至右)石斧、石耜、石锄、石刀。
这些石器都是经过先敲打成型,然后在砺石上蘸水加砂磨光制成的。这种石器光滑平整、比较锐利,它说明半坡居民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同时,这些石器的使用,也说明了半坡人已经由原始的采集、狩猎经济进入到了原始的农耕经济;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开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复原图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用于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具。
河姆渡遗址大量骨耜的出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推行耜耕技术;
经过耜耕的土地,土质结构疏松、肥沃,可以增强耕作效果,提高产量。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矛、石矛及复原图
随着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也频繁发生,
武器也有所改进。这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武器——骨矛、石矛。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画器高12cm 口径32cm。出土于陕西华县柳子镇泉护村,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钵图案于夸张变形中,极富装饰趣味,用笔简括生动。
文明奠基期: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殷商神本文化
商朝的文化观念,集中体现在“尊神重巫”,表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以尊神重鬼为特色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随着人们实践经验日益丰富,智力、体力水平不断提高,对神的力量的崇拜逐渐淡薄,对于自身能力的信心与日俱增,于是,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周人的文化维新
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文化维新:
确立了宗法分封制。
确立了礼制。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实质上无不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唯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思想趋向,都肇始于周朝。
青铜时代
殷商西周时代,人们已经熟练掌握青铜的冶炼、铸造技术。商周时期青铜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所以商周青铜器的主体并非生产工具,而是礼器和兵器。礼器是沟通神人的工具,又是政治权力的象征,如作为礼器的鼎,其轻重象征权力大小:兵器则是暴力手段,是而论,充作祭祀等礼仪之用的礼器和乐器的水平最高。殷商西周时代之所以被称作青铜时代,还因为人们能够从青铜器的制式、纹样的变迁上,体会、把握到这一时代的精神风貌。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