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厘米之变.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厘米之变
一个周末,女儿的两个女同学到我家找她玩。我在客厅陪她们仨闲聊。当聊到老师们那些好玩的糗事这个话题时,她们兴致勃发,不断吐槽。无忌的童言,率性的表达,令我捧腹。其中一件糗事,我特别有感触,一下子就牢牢记住了:L老师的课是在专用教室上的,每节课都要点名。每次点到女儿的姓名时,L老师总是把“旻”字读成“文”,底下同学总是齐声纠正。L老师此刻总是大咳一声,清清喉咙, 似乎表示知道了,让同学静下来,接着点别的同学姓名。L老师执教这个班一年多了,每次点名,还是屡“教”不改,同学们也依然乐此不疲地纠正。真好玩!L老师近乎本能的习惯性反应,点醒了我。人是习惯的动物,总是日复一日地按惯常的既定方式做事,可称之为“习惯无意识”。有些“习惯无意识”属于行为性的,在情境变化后,经过短期有意识的矫正,可自然而然得到改变,比如,每年刚过完元旦,许多人在填写日期时,总是写成前一年的;又比如,我每次理了平头,开始几天,总会不由自主伸手去捋头发,仿佛我的那头长发还在。有些“习惯无意识”属于观念性的,要想改变它,真的比登天还难,因为既定动作或行为日复一日的重复,不仅习惯成自然,而且已积淀成为思想意识乃至性格的一部分,比如,对班级里的优生与差生,有些老师习惯于区别对待,连跟他们说话的眼神、语气等都截然不同,久而久之,这些老师难免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优生各方面皆优,差生各方面皆差。教育改革悠悠万难,细思量,并非
“顶层设计”不够美妙,亦非推广力度跟不上,而是再铿锵的改革步伐,几无例外要止步于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常听人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就改变自己。事实上,改变自己,也就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但改变自己,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活在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里,对太多太快的改变,有近乎天生的恐惧感,抵制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所以,古人慨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好在是“难移”,而非不能移。古人所叹之“难”,一则难在看见自己需要改变的地方,这需要自觉和反思;二则难在找到改变自己的恰当方式,这需要智慧和坚持。怎么让整日忙碌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校长和教师,能在一地鸡毛式的工作中,觉察到一件件看似很小的教育行为,可点滴积累并逐步强化为难解的大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克服观念性的“习惯无意识”,努力去改变自己?这个问题曾如坚不可摧的高墙,阻挡在我的面前,深深困扰着我。感谢以下这则材料,它在给我震撼的同时,也给我启迪和力量。柏林墙倒塌前两年,东德的卫兵亨里奇,射杀了一名企图越墙逃往西德的青年克利斯。1992年2月,在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亨里奇受到审判。被告律师辩称,亨里奇只是在执行命令,而没有选择的权利,所以罪不在他。但是法官说:
“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自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就是著名的“一厘米主权”。2010年,它被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审定,入选“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把枪口抬高一厘米,意味着瞬间可以拯救一条在这个世界只活一次的生命,这是每个人葆有高贵人性的“良心义务”。一厘米,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恰恰是它,往往使很多事情的因果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所以,我的答案是:坚持一厘米之变,

一厘米之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