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潭秋的粮食思想
摘 要:陈潭秋在苏区粮食供给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出任中央粮食部部长,他的办粮生涯 虽然短暂,但经历却极为困难和复杂。这就使其粮食思想具有较为深刻的内容和十分鲜明的 特色。总结、研究陈潭秋的粮食思想,继承和弘扬苏区粮食工作的优良传统对我国当前粮食 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陈潭秋 苏区 粮食工作 粮食思想
中图分类号:F3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53-02
1934年的中央苏区,除了为“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作准备外,粮食问题成为党中央和 人民政府最核心和窘迫的任务。其时,根据地缺粮的状况十分严重,“红军及政府机关食米 不够供给”①成为威胁根据地生存、影响红军战斗力发挥的头等大事。造成根据地严重的 粮 食问题的原因很多,国民党严密的经济封锁,对苏区实行饿死政策是外部的和最主要的因素 。从共产党内部来看,战争的形势使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暇顾及根据地经济建设问题,苏 区经济实力本来就十分薄弱,加上1932年下半年到1934年开展的大规模扩红运动,超出了苏 区粮食供应所能承受的极限,使粮食问题十分尖锐的凸现出来。同时查田运动的开展,由于
“左”倾政策推行,破坏了农业生产,损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更加剧了这一矛盾。正是由 于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苏维埃政府决定单独设立粮食部,任命陈潭秋为粮食部长。 从1934年1月到10月长征出发之前,陈潭秋受命于危难之中,承担了困难重重的征粮、购粮 、调粮、运粮、节粮、保粮的重任,他先后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粮食征集活动,既保障了红 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急需,又筹集了红军长征所需军粮,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陈潭秋 任粮食部长期间的理论与实践十分宝贵,对当前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 指导作用。
一、陈潭秋粮食思想的内涵
陈潭秋的粮食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战争服务。这是在特定的险恶的战争环境中粮食工作 的必然要求。陈潭秋牢牢的抓住了这一点。他认为“红军粮食给养的充分保证与争取决战胜 利,是不能分离的。”②为了保障前方部队的给养,陈潭秋把主要战线的后方与各边区定 为 收集粮食最重要的区域。他在布置征集二十四万担谷子的任务时明确指出“集中我们的突击 力量到对于战争重要的区域,特别是赤水、石城、博生、洛口,其次是龙岗、万太。这些县 份不但要迅速争取完成,而且要大大地超过计划来保证作战部队的给养。
”③他强调粮食 工 作要有重点,为战争服务,在对于战争重要的区域,要分配坚强的力量,要“经常注意战争 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最敏捷的解决粮食问题。”④战争的形势是迅速发展变化的,粮食的 征 集、保管与运输、调剂等工作都应该适应战争的需要,紧密围绕战争来开展,正是由于注意 到了这一点,在陈潭秋领导下的中央粮食部能够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
2.“掌握运动潮流,最大限度地发扬群众的热情”⑤是陈潭秋以群众运动方式开展 粮食工作的主要方法。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粮食工作难度非常大,再加上粮食部是一个刚刚 组建的部门,工作人员少,又缺乏粮食工作的经验,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无法完成 各项粮食任务的。他认为“广大群众拥护革命战争的积极性,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最坚实 的基础。”⑥充分认识群众中蕴藏的巨大革命热情和能量,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依 靠 群众,走群众路线是陈潭秋做好粮食工作的基础条件和主要方法。在三次粮食征集和借谷运 动中,陈潭秋对于群众的政治动员极为关注,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宣传鼓动工作的方向,及 时指出和纠正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革命热情的种种错误。在其报告和总结中,他 总是把工作开展的好的原因归结为进行了艰苦的群众工作,而把工作开展的不好的原因则归 结为没有进行艰苦的群众工作。他注重照顾群众的利益,反对强迫摊派,反对征粮工作中的
“左”倾错误。在节省运动中,他指出“对于粮食比较缺少的个别地方和个别群众,不应机 械地进行三升米的号召,而要更艰苦地进行宣传解释的工作,使他们深刻了解革命战争的意 义,尽可能地节省来帮助战争。”⑦在粮食征发工作中,陈潭秋从整体出发,全面部署工 作 ,既满足了部队的需要,为战争服务;又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在准备长征携带的粮食时,他 曾经说过“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解决红军长征要携带的粮食,同时也要给留下的部队准备好粮 食,还要安排好群众的生活。我们应有这个通盘考虑!”⑧群众利益得到保护,提高了群 众 “一切给予战争”的热情。实践证明,陈潭秋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苏区粮食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
,节约与反贪并重,广开
论陈潭秋的粮食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