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命的灵动而精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鲜活的生命,面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能力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大海般宽阔的心态去接纳学生,以高山般挺拔的姿态去引领学生,才能解放学生的手脚,温暖学生的心灵,创建开放的、互动的、探索发现的、充满活力的自由课堂。
“倾听”――让思维飞扬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庐山的云雾》
【教学背景】
在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庐山云雾笼罩在山头,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在山腰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是巨大的天幕”的情景时,我让学生用笔画出这些云雾的姿态,最后我又根据学生的图画在黑板上用粉笔版画,当画到白色绒帽时,出现了以下师生对话。
【教学片段】
生1(惊喜):咦,我觉得那像魔术师的帽子!
师(意外):是吗?哪里像?
生1:老师,你画的形状像。
师(灵机一动):除此之外,你觉得庐山的云雾哪里还像魔术师的帽子?
生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会随时改变姿态,笼罩山头时像魔术师的帽子,可能过了一会,它就不是魔术师的帽子而是其他的姿态了,所以说它像魔术师的帽子,它会变的。(文中第3小节就重点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该生是在初读的基础上联系下文而有此番见解的)
(受这名学生启发,班中另一名同学马上补充)
生3:我觉得这时的庐山就像一位仙子,头上戴着绒帽,腰间系着玉带,非常美……
【教后思考】
像“魔术师的帽子!”,原本很简单的孩子的一句随意话语,点亮了集体的智慧!我受学生启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变万化,确实也像魔术师的帽子,所以当学生提出这种看法时,我便进行了引导。
在追求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教师要善于倾听这些“非预期性信息”,用心去发现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追溯思维的起因,并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再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一起去讨论,一起去分享,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维交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
“引领”――让智慧闪烁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第六课《花瓣飘香》(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
在学生自学后的词语检查环节中 ,我将事先打好的词语显示在了投影上。看着学生一副等待老师来检查他们的神情,还流露出迫不及待想读的愿望,我犹豫了一下,想到:今天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以往积极,但本课词语不多,肯定有许多孩子没有机会认读词语,如果没有请他来读,他一定有些失望,听读时也不会认真。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
【教学片段】
师:我想请每一位站起来认读词语的同学,对听读的同学提个要求,假如你对自己读正确不是很有信心,你可以说:“请大家指点。”假如你觉得自己读得很正确了,你可以对大家说:“请大家跟我读。”假如你觉得你读得很棒,你可以说:“请大家欣赏。”……(学生听后,高举的小手,举得更高了)
生:请大家指点……(认读:俯在、摘下、捧着)
生评:老师我觉得他可以读慢点。
(生放慢速度再次认读,速度慢下来了)
生评:我觉得裴育同学读得
课堂因生命的灵动而精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