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口气讲完
童话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经验,几乎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
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个问题,也几乎都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童话来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
童话的本质在于“转变”二字
每个童话故事,都在讲述一个转变的过程。
青蛙变王子(出处《青蛙王子》)、睡美人苏醒(出处《睡美人》)、磨坊主女儿当上王后(出处《侏儒妖矮人》),这些都是直观的转变。
还有些不那么直观的,比如汉斯在放下一切后得到的幸福(出处《幸福的汉斯》)、格丽特在对抗巫婆时变勇敢(出处《汉赛尔和格丽特》),则是内在的转变。
前些年,有一个“格林童话成人残酷版”系列在网络上流传甚广。里面对童话故事进行了血淋淋的象征提取,把童话变成了毫无人性的残酷小说。那个系列中对象征的理解,恰恰就是忘了童话中最本质的东西――“转变”。
有些父母抱怨,童话故事里残酷的事情太多:吃人的巫婆、血淋淋的房间、凶狠的大灰狼,这些怎么对孩子讲?孩子会害怕的!
这些父母,其实也是忘记了这个“转变”。
不管多丑恶,最终都会被美好取代
孩子们的内心纯净美好,大家都想保护其幼小心灵不受世界之“恶”的破坏,不愿意对孩子讲述世界丑恶的一面。殊不知,儿童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恐惧,这种恐惧,往往来自自身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因为无知,所以更加恐惧。
于是孩子听童话的过程,就成了处理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
童话中的坏人形象,几乎象征了世界上所有的丑恶:贪婪、嫉妒、欺骗、怀疑……也就是说,童话将儿童内心弥漫散乱的恐惧具体化了;教给孩子们认识这些丑恶,比起只呈现给他们美好的事物来说,是一种更好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童话的结尾,通常是美好战胜了丑恶。这其实是在向儿童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无论一件事物是多么令人恐惧,它最终都会被幸福和美好所取代。
但前提是,故事要完整地一次性呈现
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父母在跟孩子讲童话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将正在讲述的童话半途停止;尤其
请一口气讲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