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福泉市中医医院
***
1
精选可编辑ppt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夜难入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尽,脓水淋漓,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2
精选可编辑ppt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二)疮面腐肉未脱
(三)疮面新肌不生
(四)疮周痒痛
3
精选可编辑ppt
(一)发热
,宜卧床休息。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可用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以清热解毒。饮食易消化,均衡营养,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忌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助火食品,如牛羊肉、海鱼、虾、蟹、葱、蒜、辣椒等。
4
精选可编辑ppt
(二)疮面腐肉未脱
、流通,温湿度适宜。
~30°,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疮面脓腐较多难以清疮者,外敷提脓祛腐药物或油膏,如逐腐祛瘀胶囊、红油膏等;渗出较多者,予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中药煎液湿敷患处,如黄连、马齿苋、土槿皮等,外用油膏贴敷。
,遵医嘱予清热解毒消肿油膏贴敷,如金黄膏等,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引流通畅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局部疮面,每日1次。
,敷料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
5
精选可编辑ppt
(三)疮面新肌不生
,疮面较干燥者,予补虚活血生肌中药油膏贴敷,如橡皮生肌膏;新生肉芽及上皮生长缓慢者,予补虚活血通络生肌中药煎剂湿敷,如黄芪水煎液等。
,遵医嘱予中药熏蒸、艾灸疮面,每日1次。
,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擦拭疮面,以免损伤新生组织。胶布过敏者,用绷带缠缚疮面,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注意缠缚的松紧度,肢端皮肤的色泽、患肢肿胀情况。
6
精选可编辑ppt
(四)疮周痒痛
、干燥,避免摩擦。
、酒,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
,避免搔抓,用力擦拭等加重损害。
,遵医嘱予清热利湿收敛药物或止痒洗剂外涂,如紫草油、三黄洗剂、三石散、青黛散或青黛膏、黄连膏等,以收涩止痒,减少皮肤浸渍。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
7
精选可编辑ppt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特色技术
(二)药物治疗
8
精选可编辑ppt
(一)特色技术
:适用于疮周红肿、痒痛者。药物涂抹薄厚均匀,~,部位准确,固定松紧适宜(详见附录2)。
:适用于疮周皮肤瘙痒、渗出者。六层纱布浸透药液,以不滴水为宜(详见附录2)。
: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应用智能中药熏蒸仪,达到设定温度90°时喷气口开始喷出雾气,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9
精选可编辑ppt
(一)特色技术
: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距疮面5~10cm,以旋灸方式艾灸疮面10分钟,及时弹去艾灰,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适用于疮面不敛者。每次换药前照射20分钟,照射时距疮面25~30cm。
:(详见附录2)。
10
精选可编辑ppt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