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第2 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本课在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 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皇帝制度中的世袭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源于西周的宗法制度。 2. 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秦朝的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 )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 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 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4.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二、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 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四、说教法本单元的重点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课的重点难点就要围绕中央集权制度来设置,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性思考。评价秦始皇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在初中已经作为重点内容学习、所以本课不在列为重难点,避免与初中的知识点重复,提高学习效率。 1. 问题探究互动教学,通过设置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服务于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史料图片呈现给学生。五、说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提炼教材信息:( 本环节约 8~10 分钟) 本环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提炼本课的主要信息,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大部分知识点初中已学过,避免占用大量时间。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 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探究讨论:(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左右) 目的: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生生合作, 互动探究,践行“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的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一):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突破重点 1) 中央集权制度, 要联系韩非子的中央集权理论, 实现知识的前后贯通; 对于这一概念, 只要学生能看到中央集权是与地方分权相对立这一点, 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三个方面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与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高一历史教学设计: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新人教必修1).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