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欧洲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战线
地理范围
作战双方
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
西线
东线
南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军队——德军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军——德、奥军队
巴尔干地区
塞军——奥匈军队
罗马尼亚
英
国
法 国
德 国
奥匈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意
大
利
俄 国
比
利
时
维亚
塞尔
海
波
罗
的
黑 海
西线
东线
南线
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左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
施里芬及其计划
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
战争爆发前,德皇威廉二世对施里芬计划充满信心,他对即将开往前线的士兵信心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思考:施里芬计划“的战略特征是什么?
德←→法
马恩河战役
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
1、西线:
2、东线:
俄←→德奥
(1)交战双方:
(2)主要战役:
(3)结果:
(1)交战双方:
(2)主要战役:
(3)结果:
东普鲁士战役
东线进入相持阶段
——1914年
3、东西线战局:
德“施里芬计划”破产,陷入持久阵地战
德 国
荷 兰
时
比
利
河
索
姆
河
塞
纳
河
马
恩
凡尔登
巴黎
英 国
法
国
马恩河战役形势图
三、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1、东线: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2、西线:1916(最关键)
(1)凡尔登战役:
②经过:
③结果:
①德军意图:
④影响:
迫法退出战争
1916年2月,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德计划失败
最具决定意义,法军站稳脚跟
①被毒气伤害到眼睛的英军士兵
②戴着防毒面具的英国机枪兵在战斗中
③典型的毒气弹爆炸时的景象
③
①
②
凡尔登战役中法国阵地一角,
可见凡尔登之战残酷性
尸体遍布的
凡尔登战场
0102旷日持久的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