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治理沙漠化论文开题报告.doc治理沙漠化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欲治理荒漠化,必须从解决人的因素入手,解决人的生 存与出路是治本,其余措施是治标。在那些治理难、成效不显的
“硬骨头”地区,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的压力,让自 然去修复。即使在那些古老的沙漠地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因 为那些戈壁上有一层天然硬壳、古沙漠上有一层天然面膜,只要我 们不去碰它,是可以保护土壤不被风吹走的,因此要我们“善待沙 漠”。沙漠如此,自然环境条件要好得多的草原与沙地地区,“人 退”后的恢复效果则会好得多。
关键词:荒漠化人退沙退生态移民
中国治理沙漠化的进程,今年卸去了几多沉重增添了几分亮 色:国家林业局日前公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监测结果 显示,全方公里,转为每年 减少1283平方公里一一50多年来“治理赶不上破坏”的被动局 面,终于出现了首次逆转。
今天之所以能够从“治理赶不上破坏”过渡到“治理超过破 坏”,应归功于治沙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一一即从“向沙漠进军”转 为与荒漠和平共处,从“人进沙退”转为“人退沙退”。在上世纪 5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即“向沙漠进军”。然而, 50年过去了,除了少数治理成功的样板外,似乎沙漠的力量远比人 类想象的强大。
人口增长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据记载内蒙古锡林郭
勒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 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91万人,净增加 近3. 5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牲畜数量 更是迅速增加,从160万头增加到2300万头,净增加14倍多。
当前西北地区草场畜牧超载率为50%—120%,有的地区甚至高 达300%;已有近70%的草场因过度放牧而退化。如果牲口数量少,造 成的破坏还能够天然弥补,但到处在放牧,草原就被压制,生长不 起来了。年复一年,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欲治理荒漠化,必须从解决人的因素入手,解决人的生 存与出路是治本,其余措施是治标。在那些治理难、成效不显的 “硬骨头”地区,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的压力,让自 然去修复。即使在那些古老的沙漠地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因 为那些戈壁上有一层天然硬壳、古沙漠上有一层天然面膜,只要我 们不去碰它,是可以保护土壤不被风吹走的,因此要我们“善待沙 漠”。沙漠如此,自然环境条件要好得多的草原与沙地地区,“人 退”后的恢复效果则会好得多。既然“人退”有利于“沙退”或至 少“沙止”,怎样做才最有效?实际上内蒙古自治区采取的“围封转 移”或“转移发展”战略,都是有利于天然草场恢复的。但是,转 移出去的人怎么安置?在新的土地上会不会造成新的破坏?这些问题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里,我们理解的“人退”不一定要搞大规模的“生态移 民”,而是将国家进行生态治理的费用补贴他们,利用资金、政 策、科技等多方面的优势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减少牲畜数量或
休牧3—5年,大面积的退化土地凭借自然的力量实现恢复。只要土 壤不继续损失,自然分布的各类繁殖体(种子、抱子、果实、萌生根 和萌生苗)就能够“安家落户”,并自然繁衍。
在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治理中,提出了一种“以地养地”模式, 这个思路主要是基于用少量的土地,加上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 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腾出大量的土地使其 “休养生息”,借
2019年治理沙漠化论文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