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docXX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工作大纲
1任务来源
XX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一汉江中游,是汉水流域中的一 座中心城市。汉江自西向东穿越XX城区,唐白河由东北角汇入汉江。江北为樊 城区和襄洲区,江南为襄城区,江东为东津新城。XX市交通发达,素有“南襄 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XX市因汉水而兴,城市水系发达。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XX市 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令人堪忧。尤其是内河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
“环境友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水环境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 为此,开展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指导、规范城市水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新 区建设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出现问题再解决的老路,对实现XX市“水清、 岸绿、景美、游畅"的水环境,构筑具有古城文化、河流文化特色的省域副中心 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规划范围'任务和总体目标
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至汉十高速,西至襄荆高速,东、南至中 环,城市规划总面积800km2o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固堤防、河道整治,构建完善 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③ 引水补源,江河相通提升水体环境承载力,④水景观建设,打造XX市河流文化。
3总体目标
通过XX市水系综合治理,依托汉江汉江崔家营梯级水库构建城市生态水网, 实现防洪保安,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江河相通,改善河流生境,提高水体自我 修复能力,遏制河流湖泊生态退化趋势,恢复河流湖泊健康的生命力,打造汉江 流域水利现代化一即XX市城市生态水利示范基地,彰显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实 现人水和谐共生,为''产业XX、都市XX、文化XX、绿色xx”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防洪、排水:汉江干堤及其连江支堤按1964型洪水进行设防,城市 内部河流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型水库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 遇校核;城市排水系统达到重现期为1年的城市排渍标准,或20年一遇24小时 暴雨一日排完。
污染控制:老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城区污水处理率达100%;老 城区面源处理率达40%,新城区面源处理率达70%。
水生态环境:水域面积率大于5%,水生植被面积率大于水域面积的15%,
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所提高;老城区内河流、库塘水质达到IV标准,新城区内河流、 库塘水质达到III标准。
构建生态连续、环境宜人的水网体系,彰显xx市的滨江滨湖特色。
3工作内容
2. 1综合调研
为做好XX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应对XX市水生态、水环境、城市发展等方 面,以及其它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调研。调研的区域包 括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和东津新城、庞公新区、樊西新区、襄州新区、襄南 新区、隆中新区,并就XX市水系综合治理的有关问题与地方水利、交通、城市 规划等部门交换意见,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1) 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规划区内的水系、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 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资料。
2) 经济社会
主要包括规划区域内的人口、工业、农业、水利、林业、渔业、市政、交通、 旅游等现状与发展规划资料,城市的历史沿革等资料。
(1) 经济发展
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资料。
(2) 人口资料
主要包括城市现状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 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资料。
(3) 土地利用
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具体布局,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资料。
(4)水资源开发利用
主要包括水资源特征、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状况、水资源配置 等资料;生活、工业、农业等现状取用水量,取水位置及用水特点、取水设施技 术指标;再生水可利用量、再生水厂分布等资料。
公用设施
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排涝、供水水源、市政工程等现状与规划资料。
防洪排涝
主要包括历次发生洪水的水位、洪量、持续时间、洪水频率、受灾情况等资 料;城市防洪标准、排涝设计标准、现有防洪与排涝设施、堤防情况、抗洪与排 涝能力等资料。
供水水源
资料应主要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位置、水量、水质及水源区陆域植被、水土 保持、环境布局、生态状况等;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水源位置、水量和水质 资料。
市政工程
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布置、雨污泵站、道路、居住规划、景观规划、 经济开发区位和格局等。
水污染防治
主要包括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资料。
污
xx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