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耳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
2.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理解字义,认识字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汉字的形象性,让学生获得学习汉字的乐趣。
培养观察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识字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汉字,请小朋友来欣赏。分组出示“口、耳、目、日、月、火”等图片及古汉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为四组。)
出示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
2.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
出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让学生对象形字的特点有初步感受。)
(导入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并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自主识字
1.认读生字。
(1)指导小朋友圈出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看一看汉语拼音。
(2)同桌小朋友互教互读。
(3)指名读,会读的小朋友领大家读一读。教师点拨要点:“竹”是翘舌音,“鸟”是鼻音。
(4)联系生活,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遇见过这些生字,并扩词、说话。
(5)齐读、开火车读。
2.发现规律。
(1)小朋友已经会读这些生字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一看,汉字和图画有什么关系吗?
(2)四人一组,先小组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到图和字之间的关系,从而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设计意图]建立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3)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人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画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像今天我们学的口、耳、目这些字就是由图变化来的。
三、游戏巩固识字
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所学的生字。将汉字、象形字、图画分成三组,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对应的象形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四、作业
完成书上“我会连”,以巩固本节课所学。
五、板书设计
2.口耳目
口 耳 目 日 月 火
羊 鸟 兔 木 禾 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本课的生字,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教学目标
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
出示自学指导(二)
你会写这些字的正确笔画吗?试一试
二、指导写字
1.认识“竖、撇、捺” 3 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指导写法。
“竖”:从上到下要写直。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口耳目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