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z教学催我专业行.docx“Z+Z”教学催我“专业”行
—“Z+Z”唤醒了我教学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清江中学黄春燕
2005年秋,我正式进入课改年级的教学,学校考虑到教学资 源匮乏,也为了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投入了一定的经费给数学组注 册了 “Z+Z”智能教育平台软件。我借助“Z+Z”已有的资源《细胞分 裂》上了一节课,我首先让学生猜猜2的10次方是多少?大多数同 学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是“20”,然后我问“2的平方呢? ”“3次方 呢? ”……学生渐渐得意识到2的10次方不是20 了。通过一翻讨论 与交流,不少同学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处于 质疑状态,一脸的“不会吧,有这么大? ”于是我打开“Z+Z”已有 的资源,向学生展示了 2的10次方的形成过程。
細H分裂210=1024
生长树
MA K
Tw
学生看后,先是一脸的惊奇,然后是一副豁然开朗的神情,对有理数 乘方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一连出了好几道乘方运算的题,效 果还不错。回想过去,学生对乘方的意义很难弄清楚,也难怪,在过 去黑板和纸笔提供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只能讲一讲,学生只能想一想, 有了
“Z+Z”智能教育平台以后,过去许多可以想到而做不到的事, 现在都可以演示、操作了。后来我觉得进多媒体教室麻烦,到后面科 教楼很远,开关设备太费时间,自己不会制作课件,“Z+Z”已有的资 源又很有限,精心备课时间和精力都跟不上,于是“懒”得麻烦,所 以让“Z+Z”走进数学课堂的想法就一直搁浅下来。
去年底,教研员将我们学校定为全县的两所实验学校之一,专门 组织一星期一次的技术培训,并采用了问题式培训模式。我想机会来 T,再也不能错过了。于是我认真的学会了初级、中级共四十道题, 随着这些习题的逐一解决,自己的技术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许多,能 进行简单的课件制作了:如画图、填色、图形标注、平移、旋转、动 画、测量等等。前些日子,教研组长让我们每人上交一份课件、上一 节利用“z+z”的优质课、写一篇论文。我正好结合所教的“认识三 角形”,利用了周末两天的时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了一个三角形 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分别交于一点的课件。另外找了两个相关的几 何题,利用动画、填色、线条的属性、按钮等功能制了一个课件。
1 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其中一边靠水渠, 要将这块地按人均分给甲、乙、丙三户人家, 而且没块地都要和水渠相邻。甲有6人,乙有3人, 丙也有3人,试问该如何分割土地?请在图中画出 并说明理由?
E
隐藏对象
显示对象
显示对象
隐藏对象I 隐藏对象
我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了一节公开课,反响还不错,学生的反应 最强烈。以往学生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分别交于一点感 觉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但同过“Z+Z”智能教育平台的测量、验 证,学生感觉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形象了,很容易理解
To尤其是利用“z+z”处理第二个习题时,随意拖动点c,直观形
象地得到不同形状的/AEC,而ZB0C始终是钝角的结论成立,激发 了学生通过计算加以验证的激情。在第二问的启示下,学生设Z
A=x°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很快得出了ZEOC=90° +l/2x° ,从而 验证了/AEC是钝角三角形。我也充分的体会到“Z+
z z教学催我专业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