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第一人了。
由于不尽兴,所以,需要好好温故一下银河映像的香港本土电影才行。
毒战观后感:
预告片出来时,“人心比毒品更毒”的标语就一直在宣示着,这不仅是一次警察与毒贩的较量,更会是一场人心之间的博弈。我怕我错过一秒,就少读懂一个眼神,错过一个眼神,就漏识一段心理挣扎,所以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当我观影结束,字幕就这样出现时,却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我看了一个故事,却又没看全这个故事,我明明没有错过一个剧情,却好像没看懂这个剧情。此时的我,似乎已经完全忘了,当时对于“人心比毒品更毒”的好奇,只记得枪法干脆,没有任何余地,好的坏的就这么全军覆没。
看完第二遍毒战,才发现,好的故事,真的需要再三品读思考,好的刻画,真的需要通贯全片再反复细琢。此时的我,才记起电影没出现却一直在渗透着的这句“人心比毒品更毒”,大腿一拍,果然预告非虚啊。
世界上的好人总是好得一致,坏人却是各有各坏。影片刻画的毒枭虽更震撼人心,公安在高大全之余却也开始略显生动。一个散发着痞子气息的缉毒队队长,狠,凌厉,以身试险,一直豁出命去,临死还拿自己铐住了蔡添明。两个日夜不休追赶逃犯的警察,一车泥泞一身风尘一脸胡渣,终于得空,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我不厚道地笑了却也厚道地心酸不已。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监视器里毒匪烧真钱,监视器外警察凑钱给他们回程费的场景,对比越是讽刺越是让人肃然起敬。他们与毒作战,耗尽汽油耗尽手机电量耗尽身上钱财,最后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客死异乡。其实,仔细想来,片里没有任何催泪的渲染,连死都死得这么干脆,可是却牵引出更多背后的遐想,伟大的,辛苦不为人道的,不被家人谅解的,比比皆是。在此致敬。
接下来就来说说坏人那边吧。大聋小聋不与师父计较得多得少,慷慨大方到拿真钱烧与亡魂,拿真心祭奠师母,那一刻大概有种错觉,他们即使手沾恶毒,人心依然纯净,骨子里确实重情重义。可我以为至死不渝的这份情义,在自身利益之前,还是不堪一击,师徒恩情算什么,曾经拿巨额真钱烧了的心意算什么,他们超越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终究敌不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怂恿凉薯去看了毒战之后,他让我去看杜导的《神探》,因为毒枭七人帮让他似曾相识。七种人格站出来的时候,从背面扫过去的镜头都和毒战登场如出一辙,也许是七个人等于黎振标,也许是黎振标代表的毒贩背后是千千万万种这样的恶人格。蔡添明起初不愿供认这七人,有干爹有兄弟,也许是真的有情义,可是口水苏这个兄弟在听说被出卖的时候甚至不问原委,直接拔枪要毙了他,我又一冷,兄弟情,又算什么呢。
但是最毒不过蔡添明,为了自己逃跑,把所谓干爹兄弟全都暴露在了警枪之下。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撞断了手也要保命,牺牲掉所有人也要保命,杀人,杀人,再杀人。同时他也很孬种,求饶,求饶,再求饶,出卖,出卖,再出卖。在他心中,所有的这个情那个义,又算什么。如果如花絮照,连老婆死了的那个工厂都是他引爆的,那么真是毒到天惊地泣啊。
此时再来看为毒战而牺牲的警察们,保家卫国铲除毒枭是谓情义,互不相识也能精诚合作是谓情义,只因他们有着一样的崇高信仰,有着一样引以为豪的身份——缉毒公安。
情义,无价,因为不值一钱;情义,无价,因为高过一切。这就是毒战告诉我的故事。
《毒战》观后感
昨天晚上看完杜琪峰的《毒战》,到家12点整,心潮澎湃,却因跟老娘唠嗑,耽误了记录的过程,想着今天必须要写出来,不然看过丢过,等于没看。第一次到电影院支持最爱老杜的电影,又是这么让人激动,怎么的也得写个心得体会,不枉支持的这一份票房。
原本打算在word敲出再黏贴到微博或者空间,却发现现在已经患上word空挡压力恐惧症,望着空空荡荡的刚刚新建的空白文档1,脑子里乱七八糟竟不知如何敲下第一个字。索性打开长微博,痛痛快快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想说,杜琪峰的黑色风格又回来了!上一部的《夺命金》,不知道是不是题材不是老杜所擅长,不痛不痒,我也明确地感觉到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就是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在电脑上看完,竟然看一半看不下去,曾经被我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杜琪峰和银河印象就这么栽了,那时第一次去电影院看杜琪峰电影的好友回来跟我说,杜琪峰不过尔尔。当时我还狡辩,在大陆上映的杜琪峰电影和香港上映的版本,肯定不一样!不放心的我,苦苦等着网上出来的粤语版本,发现,果真是“尔尔”。凉了,心。百度了一下,大陆版本和香港版本相差并不太大。难道这就是一直坚守香港本土的杜琪峰第一次精心尝试北上之后的水土不服?
这次的《毒战》,在去年就开始造势,我也早早就开始关注,并且题材是杜琪峰烂熟于心的警和匪枪战,这次还属于跟大陆的合拍片,当时的心里不禁有些
关于毒战的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