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寄托与抒发作者的感情。
记叙的顺序:学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插叙是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教学重点:
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通过复述课文,学习本文选材、组材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
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
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前置美:
预习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顺文
欣赏美:
学生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
创设美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板书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2、了解作者及作品:课件展示
合作美、展示美
自读感知。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课件展示
结合语境理解上面字词的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至少用上上面的四个词语说一段话。
升华美
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从文题来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a)“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b)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第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第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第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第四层(7—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