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6、老山界
陆定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章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常用词语的意义。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4.学以致用:学习文中的景物描写方法。
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阅读第12、22、31段,思考探究。
1.怎样理解第12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小结: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2.“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3.揣摩景物描写(22)
(1)概括该段文字的内容。
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
(2)“ 见”主要写了那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
(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
庄严、奇伟。
(4)“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寂静
(5)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
(6)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
远、近、大、细;比喻、排比
补充:①一共用了几组比喻?作用是什么?
七组:把星星比作宝石 、
把山峰比作巨人、
把山谷比作井、
把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
比作野马奔驰,
比作山泉呜咽,
比作波涛澎湃。
反复的运用比喻非常形象的写出山景之美,表现红军战士的乐观情怀。
4.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31段),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迁移拓展
1.《秋天的怀念》: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景物描写:通过描写秋天北海各种菊花开得烂漫的特点,烘托了我见证生命的多姿,不惧困难,理解了母亲,决心回报母亲“好好儿活”的心情。
2.《散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这,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
课题: 6、老山界[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