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 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 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 20 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看到《窗边的小豆豆》, 很多人都有惊喜的感觉, 这就是童年时看过的那本《窗边的小姑娘》! 小豆豆是这样出场的: 跟妈妈一起坐电车去新学校, 几乎没坐过电车的小豆豆立刻决定长大了做一个把车票满满地堆一盒子的售票员!而直到昨天,小豆豆的志向还是一定要做间谍! 怎么办呢?小豆豆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做一个化装成售票员的间谍”; 或者,“我还是两个都不做了, 我要做一个在街头宣传的艺人!”看到这里,尚未结婚生子的读者可能会会心一笑,多可爱的想法啊;但为人父母者恐怕要眼前一黑,这都是什么不上道的志向啊。中国的父母们总习惯于替自己的孩子打点一切, 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他们身上, 却从来没有想过, 自己的人生经验对孩子真的有用吗?孩子们难道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吗?孩子们诚然要学会适应社会, 但适应难道就意味着个性的泯灭吗?让小豆豆退学的老师就是受不了小豆豆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在她看来, 规规矩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其实小豆豆的“劣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就是觉得学校的桌子和家里的桌子不一样, 于是乐此不疲地开开关关?还有就是上课的时候站在窗边跟路过的宣传艺人打招呼,再不然就是画画时画到了绘图纸外面。但就是这些让老师受不了, 在老师心目中, 这样的孩子不是很麻烦就是很怪。幸好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么想的(啊, 幸好),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好老师是怎么样的: 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到厕所里了, 为了找到钱包, 她找到了厕所的掏口, 然后奋勇地开始往外舀东西, 最后堆出了一座小山。校长过来了, 他没有跟小豆豆说“在干什么蠢事呢”, 或者说“太危险了, 快停下”, 而是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 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这就是对孩子的信任, 即便再小的孩子, 也能感受到。这个校长, 就是让小豆豆终身难忘的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就是他, 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听小豆豆说了 4 个钟头的话; 也是他, 每当看到小豆豆, 就会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他一手创办的巴学园只有 50 个学生,学生们在电车里上课,每天上课让孩子们从自己最喜欢的那门课开始;下午可以去散步,而散步时老师会顺便教一些自然、历史和生物的知识; 有游泳池, 校长鼓励孩子们光着身子游泳, 因为,“如果男孩和女孩觉得对方的身体和自己的身体不一样,是很奇怪的事情, 那就不好了”, 而且,“无论什么样的身体, 都是美丽的”———这样, 即便是身体有障碍的孩子也不会自卑了。这些道理, 说起来学教育的人都知道, 但要真的实施, 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说, 小林校长真的让人敬佩, 而小豆豆的巴学园, 也是让人羡慕的。这也许就是《窗边的小豆豆》自 1981 年出版以来就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畅销书的原因之一吧。推荐大家读一下。这是一本好书。小豆豆, 她上课不停地翻弄课桌盖, 喜欢站在窗边不顾老师的讲课与宣传艺人打招呼; 她在美术课不按老师的要求画太阳旗, 而画起了各式军舰旗; 她明明被罚站了却还刨根问底:“老师, 我被罚站了, 为什么呢?我做了什么坏事吗? ”; 她令正规学校所有老师都头痛; 她最终因淘气,在小学一年级就被校方勒令退学。幸运之一——在一个几乎理想化的学校度过了童年。巴学园, 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 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没有固定的课表, 从第一节课开始, 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 满满地写在黑板上, 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 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在巴学园, 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 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巴学园的孩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 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 已经足够地享受到了涂写的乐趣。在巴学园, 即使放学之后, 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 第二天早晨, 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 一所让所有孩子神往的学校。小豆豆却幸运地在那度过了童年。幸运之二——遇到一个懂得教育的校长。小林校长, 一个深受欧洲教育思想影响的杰出教育家。第一次见面就当了小豆豆四个小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 摘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