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学论文自考教育学本科科目
高校自考助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注重的是助学教育的过程。高校自考助学具有教育的过程价值,其主要表现为白考助学过程中实现的制度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交往价值。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自考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考教育学论文篇一
《浅谈自考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
摘要:在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自学考试能否延续其社会服务功能为行业人才培养继续发挥作用,需要自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面向普通高校在校生开展“助学二学历”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以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自身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自考创新教育平台的优势,促使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新的构建。
关键词:自学考试;创新;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第二学历
作者简介:王祖伟(1963-),男,江苏宜兴人,南京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13)俞卫新(1973-),男,江苏海门人,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师。(江苏 南京
21116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至今,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力行业以委托开考的形式先后开考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电力市场营销”等专科或本科专业,以其灵活性适应性等特点成为学历补偿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功能成为电力人才培养的有力补充,为提升电力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为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用人层次的不断提升,电力行业员工参加自学考试者大幅减少。有人认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已不再需要自学考试,甚至有部分自考工作者也认为自学考试为电力行业人才培养服务已到尽头。
一、社会的需要是自学考试创新发展的动力
纵观自学考试制度的形成、发展、直至辉煌的各个历史时期,其社会服务功能贯穿始终,社会需要以自学考试的形式培养大批人才,个人也需要通过自学考试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社会的要求,自学考试规范的制度及严密的考试组织确保了毕业生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的需要就是自学考试不断完善发展、长盛不衰的原动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由于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电气工程领域所涉及到的行业管理向高效益、市场化发展,[1]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多学科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电力企业体制改革带来了电力企业重组、“厂网分家”的变化,需要更多在知识结构上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生产又懂流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2]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复合型管理人才都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且知识结构更具系统化的特点,而目前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特征的多数普通高校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是否可以继续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灵动特征等优势来弥补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多渠道多途径为社会、行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呢?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自学考试与以往各发展时期相比较面临着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必须在创新性思维引领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的自学考试制度,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设置相应的专业及其课程体系,融入行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3]在全国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方案》指导下,2021年江苏省启动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开展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简称“助学二学历”)教育试点工作。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同时,选读一个自学考试本科专业,符合毕业条者可获得自学考试第二学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者授予自学考试第二学历专业相应的学士学位。并于20XX年推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开展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教育试点工作暂行规定》。其重点就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重新构建,从而成为掌握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二、自考创新实现了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融合
普通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的教育教学设备,专业体系完备,教育优势明显。但是也曾有学者认为目前高校教育只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道、授业、解惑”,过于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缺少个性的培养及自我发挥的空间,考试模式单一,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4]
自考教育学论文自考教育学本科科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