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了凡四训》有感六篇-读了凡四训有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了凡四训》有感六篇:读了凡四训有感
读《了凡四训》有感六篇
【篇一】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其在早年请一位老先生推算命数,皆被言中,从而对宿命论深信不疑,终日混混沌沌,心无所向。直至得云谷大师点化,才茅塞顿开,决定自己改变命运,“命自己作,福自己求”,最终了凡先生学问和修为都有所成。书中则是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毕生学问,“现身说法”教戒子孙改变命运。前几日,我才有幸翻开这本书,细细读来,总觉对当前的基层干部也是有所启迪。
立命。“天难堪,命靡常”,天不可相信,命没有定规,心受到命里相术的束缚,便会落入宿命的窠臼。当下,部分基层干部也深受“宿命论”的困扰,遇事易认命,遇难就把一切推脱给命运,不思进取,不作为、无作为,使自己在宿命笼罩下自我迷失,失去前进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作为基层干部,要主动作为,不逃避,不妥协,做到遇难而刚,遇难而定,努力改变现状,把握命运,不断成就生命的价值!
修心。过而不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想要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探索就会有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越大。对基层干部来说,不怕犯错,怕的是不能直面错误,改正错误。对此,了凡先生提到要有“三心”:一是发耻心,要有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二是发畏心,要慎独其身,知改过的紧迫性;三是发勇心,要有改过的决心和勇气。有此三心,便可修心,重塑自我。
积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中提到十积善之事,都是人与人相处遵循的原则,与基层干部紧密相关的,则有以下二三。与人为善,学会善待他人,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责难与苛求,同事之间,干群之间就会多一些融洽和谐;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多行雪中送炭之事,救急救难,便是最大的善行;兴建大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公众有益之事,就发起兴建,做到心中有民,尽责为民。
谦德。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是真正能听进忠言,喝下良药的又能有几人呢?忠言固然中肯,但是听者若不心怀若谷,再好的忠言也是于事无补;良药固然重要,但若双唇紧闭,再小的病也无药可救。所以说,谦德是修身的前提,也是成事的保证。谦虚收敛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胸怀,基层干部常怀谦虚之德,多听别人意见,多看别人长处,多找自身不足,才能修身慎行,独善自养,才能更好服务基层,建设基层! 【篇二】 “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要守护文化之根”……今年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文化振兴上。乡村振兴需要文化支撑,既要塑乡村 “美丽之形”,更要铸乡村“美丽之魂”。
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现有的很多村庄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深入发掘乡村文脉,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铸造“美丽之魂”,也是乡村获得“造血”功能的一个关键。紧邻潮白河的宝坻区小辛码头村,是“千年古渡”,留下《了凡四训》的明代宝坻知县袁黄,曾在此试验成功“南稻北栽”。经过近年来的改造提升,这里青砖黛瓦、稻海渔歌,漫步这处“千年古渡”,宛若置身江南水乡。古渡渔村已华丽转身,小村庄形成了了凡文化、稻事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四大文化旅游主题,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5万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不足1万元提高到了3万余元。“今年启动公共配套服务提升、生态景观打造等二期

读《了凡四训》有感六篇-读了凡四训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nderC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1-08-04